【摘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一定要敲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多下功夫,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有效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关注课堂,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够集中精力,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而且情绪饱满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一定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知识。结合我的工作实践,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具体如下:
一、音乐激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会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陶醉和放松,教师在刚一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感受音乐的陶醉,预测要学的文章。比如在学习《桥》的时候,我就利用蔡国庆所唱的《北京的桥》作为课堂导入的歌曲:北京的桥啊千姿百态,北京的桥啊瑰丽多彩,金熬玉栋望北海, 十七孔桥连玉带,高亮桥龙王那个把呀把水卖 ??通过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了,老师为什么给大家听歌呢?因此他们就很想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接着我就引出了这节课要学的课文就是《桥》,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文章给学生们带来的深刻含义。
二、故事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把所要教授的新知识和故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夸父追日》的时候我就给学生利用《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铺垫,导入到新课,因为他们都是著名的神话故事,学生听起来会很愿意听,让学生通过故事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不断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激起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这也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加喜欢对语文的学习,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
三、背景介绍,让学生明明白白学知识
在小学语文中有很多的文章由于写作的年代比较久远, 学生对写作时期和作者都不了解,从而无法感受和体会文章的主旨,甚至是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内容。比如《西门豹》和教材中出现的唐诗宋词,学生很难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读起来都觉得吃力,好不容易翻译过来了却很难以理解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背景介绍的课堂导入方法, 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或文章的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就容易的多了。学生也不会觉得课文晦涩难懂了。
四、游戏导入,放松学生心情
游戏学生们都愿意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边玩就学会了知识。游戏会使全班学生在短时间内都高度集中注意力,通过游戏后的提问,提醒了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自主参与性提高。导入艺术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学习《找骆驼》时,我就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两块橡皮泥, 作为课堂上游戏的道具。上课后让学生左右手一起按橡皮泥,但是两只手的用力程度不同,一只手轻轻地,另一只手用力地按压,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两块橡皮泥的手指印是不是一样深, 聪明的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不一样了,接着说到正文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对教师所设置的小游戏感到新奇,又有些困惑,这和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自然就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利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 一方面能起到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节教学活动, 一举两得。
五、媒体导入,景真趣浓
随着信息化的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走入课堂,成为教师的一个得力帮手,在很多方面完成了以前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实现的梦想,并且声形并茂地展现出事物的形态,色彩鲜明,操作简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泉》的时候,我就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山泉的视频,优美的风景,清脆的泉水声,让学生都陶醉在这优美的风景中。学生通过看就已经感受到了泉水的“多、清、甜、美”的特点,初步体验泉水的欢快、急切的心情,自然也很好奇即将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描述泉水的,带着视频给学生的初步印象, 学生就走进了知识的海洋,进一步体会泉水的美。
六、设疑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尽管教师就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一上课就给学生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思维兴致,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问题:“扁鹊是怎样治病的?”“望闻问切具体指的是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然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想要解开疑团,找到问题的答案, 并且问题成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催化剂,将学生引入求知的学习境界。
总之,课堂导入就像主持人的开场白一样,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桥梁。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有效地课堂导入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渗透主题、带入情境,使学生们能够专心听讲,上课收到良好的效果,它就像一个能够激起千层浪的石头,使学生情趣盎然。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文还有教师本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于漪 . 给语文教学加点钙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邱梅婵 .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设计之我见 [Z].
[3]韦志成 . 语文教学艺术论 [M].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