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专题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期   作者:林旭
[导读] 以专题作为阅读教学的导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摘要: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统编理论不断加深,我们基于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单篇精教的现状,提出了精准确定阅读教学专题、 精心选择专题阅读教学文本以及精细设计专题阅读教学课型 ,目的在于对学生施以专题式阅读教学,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素养、初中语文、专题阅读
前言
        以专题作为阅读教学的导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将课本中的文章作为原点,映射出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整合一系列的文章,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同时,老师可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辅导,指引其形成自我观点,并且在阅读完成后阐释观点,最终交流分析,达成阅读思维上的共识。通过对教学主题的精准确定,对核心资源合理开发,加之升级优化课型,那么足以打破原有对一篇文章过度阐释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因此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的阅读,在提升阅读量的同时,对一个主题能更深入和多维的思考。另外,也达到了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目的。
一、精准确定阅读教学专题
之所以称之为“专题”,是因为这个主题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对其进行探究。老师应该悉心引导学生对特定的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逐步感知从文字中蕴藏的精神和思想。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交流、讨论,以及对同类型文章的分析比较,相信不难获得对某个主题的深刻认知和体悟。
为了精准确定阅读教学专题,可以将教材中的单元主题作为经,独立课文作为纬,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和需要,对每节课的教学专题进行确定。众所周知,选择往往是努力的方向,所以专题选择的精确性,就决定了阅读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一般而言,阅读专题可以依附于语文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从价值观、情感等角度去确立,其途径主要是以下两种:
(一)以单元主题为专题?
以单元主题为专题的基本教学路径为:首先对单元课文进行整合,其次搜集课外阅读材料,随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最后开展课堂教学。
我们以七年级统编教材中的课文《黄河颂》的教学为例,首先从情感价值观便可以确定文章主题,注意主题也要与单元的要求一致,即为培养学子的爱国情怀。随后可以根据语文教学体系来确定专题,譬如“体会文章的抒情手法”专题,亦或是从阅读策略确定专题,比如“分层阅读法”专题。由此,老师就可以选用此单元内其他的文章如《土地的誓言》,加以课外文章的拓展,与《黄河颂》形成一个文章集合,让这些文章共同突出一个爱国情怀的主题。以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融会贯通,以读促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涵,加深了思想深度,还使文章突破了数量的界限,课文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有着主题和内在的关联。 
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化,能够将主题、内容、手法相近的文章相整合,由一到多,由点到面,最终实现由狭小的课内到广阔的课外,让学生在内心真正爱上阅读,拥有自主提高阅读水平的素养。
(二)以课文三维目标为专题
以课文三维目标为专题的基本教学路径为:首先对与课内文章有关的内容进行搜集,然后交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后开展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如何由一篇切入到多篇,并进行横向的比较教学,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1.通过课内文章学习的疑问来选择专题。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它们有的没有被提出来或是没有被老师察觉,就很容易被忽略,如果老师能够留心捕捉这些疑问,并由此确定一个专题,势必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2.以“一篇”的学习余热来选择专题。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课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是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并未消散。这时候老师便可以顺势而为,整合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专题阅读。
二、精心选择专题阅读教学文本
阅读专题教学并不是单篇课文教学的重复,而是由“一篇”牵动“多篇”,其中具有逻辑框架结构,不是随意叠加。譬如对朱自清的《春》进行教学,如果单单是选取其他作者有关春的文章进行合并教学,那便没有紧扣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该选取适宜学生朗读的文章,授以学生朗读方法,这样的选文才是恰当的。所以,阅读专题的选文,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所选的文章内容要有相似性,要求学生能够在多篇文章中看到相同的问题,同时通过阅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所选文章也要具有差异性,解决同一个问题的目标不变,但是问题往往具有辩证性,需要多个方面综合考量,最终求同存异,得出解决方案。
最后,所选文章还要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这一发散点可以是写作风格亦或是价值取向等等。比如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时,就可以和郑振铎的同名文章进行比较教学,分析比较其风格的差异性,从而提升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把握。
三、精细设计专题阅读教学课型
        主题阅读教学扩充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可能就会有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采取“走马观花”,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深入探究。所以,阅读专题教学的组织,老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形成较高阅读素养的宗旨,精心设计课堂,妥善安排学生阅读,做好阅读技巧传授。
1.单篇文章拓展教学
        在统编教材中,课文分为两类,教读课文以及自读课文,教读课文通常是名家名篇,可以从它的作者、风格、手法等角度进行拓展,由点及面,深入学生的阅读难点,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名著阅读专题教学
        一本书的内容往往是跌宕起伏的,阅读时的心境也是如此,只有读后回望自己,才能对书,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比如,在读完《水浒传》之后,回想一下梁山泊好汉的绰号都有着什么来头,梁山泊如果不归顺朝廷会是怎样的结局。比如在学完《孔乙己》之后,再自行阅读《活着》、《骆驼祥子》等书籍,深入理解人物面对厄运是怎样的心境,对人物性格转变有多大的影响。
结语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心,阅读专题教学经过实践,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能够深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完善道德修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利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隆升 .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吴丹青 . 吴丹青与诗意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钟启泉 . 读懂课堂[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