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工会精准关怀异地职工的新作为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24期   作者:丁卫
[导读] 国企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必须增强自身竞争力
         摘要:国企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必须增强自身竞争力,在创建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电网企业目标中,国有企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中,工会组织除了维护企业稳定和谐,同时在服务职工方面也可以找准工作切入点,成为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助力器。通过工会组织对异地职工以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落实企业关怀,以新作为促使新队伍加快交流融入、不断提升自我、乐于奉献力量、展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国企;工会;员工关怀;志愿服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大趋势,因为各种新机遇,人才跨区域流动性越来越强,来到了非户籍地工作、生活、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异地在电网企业工作的员工队伍(简称“新队伍”)也不断壮大。职工的困难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1]。人在异乡,尤其是刚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异地青年员工,更加需要使之感受企业的关怀爱护和如家般的温暖,增强在本地、在企业工作生活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务落地的体现。电力企业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而开展志愿服务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2]。
         在新时代改革发展中,国企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必须增强自身竞争力,在创建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电网企业目标中,国有企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中,工会组织除了维护企业稳定和谐,同时在服务职工方面也可以找准工作切入点,精准作为,主动作为,成为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助力器。
         通过工会组织对异地职工以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落实企业关怀,以新作为促使新队伍加快交流融入、不断提升自我、乐于奉献力量、展现人生价值,成为一道企业与职工双赢、互相促进的优化课题。
         一种创新的工会交流平台应然而生——依托“乐为善”志愿者服务联队,搭建增进彼此交流互动的平台。团队平台的特性和目的就是开展志愿者服务。乐取“快乐、乐于”之意。善取“善心、友善”之意;善的普通话发音同“汕”,即“汕头”之意;潮汕话发音同“尚”,即“最好”之意。“乐为善”寓意“乐于为善(汕)、快乐为善(汕)”。“联队”突出“联合、聚力”。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体现了党委的关心与期望,体现了工会娘家人的关怀(表1)。
          表1:《“乐为善”志愿者服务联队组织信息一览表》

        
         电网企业工会结合业务和区域实际,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和内设机构,牵头成立了“乐为善”志愿者服务联队,上线“乐为善志愿者队企信服务号”电子平台,下设综合小分队,上下左右互联互谊互助。以聚合全体在企工作非本地籍的广大在职员工队伍为主要力量,通过分区分点建立小分队,自主互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对内倡导团队奉献精神,服务员工服务中心,在企爱企为企;对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履行市民社会责任,在汕爱汕为汕,通过“三互一共、两融两同”,贵在坚持,胜在常态,工会各层级同步筹建好关怀跟踪档案(表2)。
          表2:《外地来汕在企工作的员工队伍关怀跟踪档案摸查表》
        
        
         联队的队长作为领头雁,并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和关怀沟通,全参与、力争每个队员不掉队。各小分队以联队为大平台总依托,日常自主、自力、自强,提高主动性,灵活利用好工余时间,不断创新、丰富活动内容形式,百花齐放、互联互通。各所在单位、工会组织、相关资源部门也通过工会经费渠道给予大力支持。
         在该志愿服务平台的管理中,赋予了“主席邮箱”的新时代新内涵,志愿小分队长与主席群内或点对点网络沟通,以“主席微信平台”、“短信平台”、“企信志愿者服务平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引入“点滴关怀”,疏导异地职工初来乍到新地方、新集体的“小忐忑、小波澜”,实现队伍“大稳定”,让人文关怀“随身”、“随时”、“用心”。
         借助手机建立“随身”志愿服务关怀平台。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在春节、青年节、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和员工生日,工会利用企业短信平台或微信群编发温馨祝福,第一时间送给异地职工,让职工感觉到工会组织的温暖。特别在员工生日或退休时点,以个体姓名私人定制方式将手机短信“用心”精准发送。以主席邮箱方式,在微信群与异地职工微信群互动,有“主席邮箱-企业异地青年志愿群”、“主席邮箱-企业异地员工宿舍沙龙群”、“主席邮箱-企业异地员工活动代表群”,不同的企业活动圈、都有工会主席得以交流、倾诉心声,拉近了企业和员工距离、干群距离、工会娘家人和员工局里,凝聚人心,团结工会线条,稳定队伍,上下的建议得到互动,有的甚至当天得到反馈和办理。
         工会运用传播新载体舞动“汕文化”,实现人文关怀与“本地化”和“精准化”相结合,加强了新队伍的融入,避免了水土不服。利用新载体把员工关怀建在“手上、心上”,心有所想手即可达,让职工“可视化,有反馈”,既创新焕活了员工关怀工作的形式,又创新拓展了员工关怀的阵地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工作和生活的有机融合。
         通过这种灵活的“开门办会”的形式,异地职工加强了融合,加深了企业的认同感、提升了幸福感,有益于企业发展的“金点子”也能够直达工会,相当于工会多了一个倾听职工心声,在一个志同道合的志愿服务平台,大家更容易放下距离感,一场沙龙、一场志愿活动的协作,往往就把异地职工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活动的创造火花汇聚起来,形成“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的有益思维碰撞,从另一个方面做到了“人才兴会”,体现了工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天然属性和生命线。
         参考文献:
         [1]苏万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强化 “人文关怀” 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3(6).
         [2]徐燕敏.创新企业志愿服务的具体做法[J].办公室业务,2018年2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