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在摸索实践中,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效率就是生命。
【关键词】兴趣 注意力 质疑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现代社会已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由于条件限制,这部分知识相当程度上来自老师。所以,教师应该要在这方面注意积累,这也恰恰是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因为你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容易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彻底从过去那种僵化、呆板、如死水一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而代之以一种崭新、生动活泼,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学为主导,教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音画交融,生形并茂,能全方位、多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3)关爱、理解、尊重学生
首先作为教师来说要关爱学生。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充满爱心才能让学生愿意接近你,愿意将你当作朋友,愿意和你说知心话,去听你教导他的每一句话,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凡事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去想他们所想,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他们会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再次要理解学生,学生非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做事的方法、原则有自己的特点——不成熟性,考虑问题有不周全的地方,教师要加以理解,要采用和风细雨似的批评。你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你的,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一束信任的目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注意他,没有忽略他的存在,没有厌弃他。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很融洽了,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提高了。
(二)、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教育家严济慈说:“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首先就要提高听课的效率。”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
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认真备课,善于设疑,巧妙提问
一节课40分钟,如果教师满堂灌,只顾自己讲,即使讲得声嘶力竭也未必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从课文出发,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和自学的兴趣。让学生精心准备,全身心投入,激活其学习的内驱力,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很好地体现出了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唤醒、诱导和巧妙的提问。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劳逸结合
学生大脑的兴奋状态一般能持续二三十分钟,要求学生一节课里始终保持精神饱满是不太可能的,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中给学生一些缓冲、舒展的时间。例如,在教学中,当学生感到疲劳时,可以将一些与课文人物或者事件相关的小故事穿插其中。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课文中的小片段来调节课堂气氛,这样既能缓解学生的疲劳,又能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小插曲,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存因素,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情绪,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三) 课堂教学中的艺术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老师的印象有重要关系,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作为语文教师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尊敬与信任自己。每一节课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教学热情。平时注意师生关系的融洽,多关心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偏向于学习好的守纪律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用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课前引入
一节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前的引入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另外还要注意效果,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前小练”的形式,及时测试,及时评判,及时巩固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好断诵读”的形式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积累素材。
(三) 突出重难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堂上,要大胆取舍,突出重难点。对于大家都熟知的没必要重复,对于疑难点,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不能一掠而过。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智慧的火花,证明他的学习思维得到了发展,作为教师要鼓励这种思维。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在反复的辩论与分析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三机一幕进入了教室。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因为它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设计的问题,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利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成功源于积累,效率就是生命,在教学实践与摸索中,不断积累经验,一定会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钟,比花上课下30分钟都管用,如果我们依据教学的时机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必能焕发生命活力,学生充满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