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素质教育改革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处在了一个半素质教育半应试教育的尴尬处境中。一方面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又不敢以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应对高考。高中语文课堂该何去何从,究其原因还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不够,高中生缺乏语文核心素养,本文浅谈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中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素养。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方案实施的还不够彻底,致使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不足。高中语文教学既面对全面素质教育改革,也面临高中生的升学率,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下面简单谈谈高中语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希望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中生欠缺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贫乏
高中生存在一个语言贫乏的问题,不管是在语文作文写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没有学会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作文的开头永远是相似的几句话,也总是举同一个例子,学生也知道很多事例却不会用,一个事例用习惯了到了写作时不会想到用其他事例,这是缺少语言构建能力的典型表现。日常生活中语言几乎不能体现什么素养,不说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也要做到“胸藏文墨怀若谷”。不在于学的多少,关键是语言能力。著名作家余华以文章语言简洁精炼著称,他在节目中提到是因为自己认识的字不多,所以说知识储备的少不是语言贫乏的理由,学生要加强自身语言功底。
(二)情感价值观存在问题
语文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单列一项情感价值观,拥有一席之地,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它对于培养语文素养的意义不言而喻。一些高中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涉及到全面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思想道德问题,价值观对学生的人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
(三)缺乏国学素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中语文课本也节选了很多名家名著作品,中华古诗词也占了一定的比重,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一些学生学习以后反而背道而驰,篡改古诗,讨厌鲁迅、老舍等文学家,是缺乏国学素养的重要体现。高中语文还有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难度相比初中难度提高,高中生如果不热爱国学很难学好。
(四)语文审美能力弱
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中生具备了“爱美”的心,却缺少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引起共鸣,学生从中体会到它的好,但表达不出它好在哪里。还缺乏审美创造能力,不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或不明显的美。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改进培养策略
(一)阅读文学经典
全面素质教育改革以后,规定了高中生阅读书单。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要让阅读成为空谈,不是规定了书单就万事大吉了,要督促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可以组织学生一起上阅读课。针对特别经典的文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赏析、品读。也可以让学生定期写一些观后感,一定要是真正阅读后学生的真实观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文学经典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培养。
(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生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教师明确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像爱国情感、民族情感、社会道德观、孝义观等等。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和提升。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
(三)诵读国学
国学是中国的经典文化,诵读国学有利于核心素养中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国学内涵丰富厚重,从其中找一些适合高中生学习的国学让学生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诵读的形式品味经典,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国学的精粹,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人和词人的作品来诵读,带着自己对诗人的了解和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朗诵,从诵读国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习课本上的文言文是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人,以对话的形式开展学习,例如《寡人之于国者》等文言文可以采用对话的模式学习。
(四)提高鉴赏创造审美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提高语言审美和鉴赏力。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发现美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关于“真善美”具备的内涵,可以让学生观看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节目,或者对于语文课中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列举和分析,分析他们具备的美好特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情感引导,从而形成鉴赏和审美能力。学生自己也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往往学生亲身经历体会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要教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修养。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达到完善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把全面素质教育和培养语文素养结合,不断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乔宇,张丽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以《鸿门宴》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
[2]徐春燕.核心素养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