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后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不仅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更能体现个人文化素养。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礼仪之邦的美称,良好的文明礼仪也能促进学生健全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文明礼仪不是简单的说教,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小学生脱离家庭呵护,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人际交往潜移默化的养成的习惯。因此,小学生应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积极向上的实践活动培养文明礼仪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社团活动;文明礼仪
引言:
中国的应试教育机制使得家长和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对礼仪文化的教育也只是简单的课程说教,并没有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如何做到礼仪文明。再者,中国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过分宠溺使得学生在性格培养中或多或少有些缺陷。各方面对会忽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得学生不会养成良好的习惯。除思政课程外,学校也未曾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学生只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习惯,学校应开设针对性的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
一、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现状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文化素养,教育部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开设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其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够替代传统的说教教育,而是通过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来获取课堂之外的知识。但城市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多数围绕数学兴趣班、英文角等与文化知识相关的社团,而忽视能够培养学生个人素养和性格培养的社团,这也是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其实,城市资源丰富,学校可选的场地和合作单位较多,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可以和校外美术、绘画等培训班合作,帮助有各种兴趣的学生提高水平;也可以和敬老院等机构合作,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而不仅使学生只培养文化知识。
农村小学由于资源匮乏和环境落后,社团活动开展较为困难,且教师更重视文化课程教育,多数甚至会占用课外活动,教师应重视社团活动对学培养的引导和教育,社会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可以在校内开展社团活动,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多种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涵养,使得学生健全的发展。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原则
(一)生动形象原则
相较于文化知识的传授,礼仪教育更为困难,因为难以量化,不能通过考核机制评价教育结果。礼仪教育是抽象的,不能只依靠口头教育,教师应该将礼仪教育形象化,具体化,实例化,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教师可播放孔融让之类的经典视频,引导和教育学生何为礼仪,使学生在明白何为礼仪的前提下正确的培养文明礼仪,学生只有看见文明礼仪才会在生活中使用礼仪。
(二)学以致用原则
文明礼仪的教育不是为了使学生明白礼仪知识和生活常识,而且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将礼仪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文明礼仪不只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在生活各处细节中潜移默化养成的。课程的教育只是纸上谈兵,如何将礼仪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才是重点。学生应明白学以致用的原则,在仪容仪表、行为举止、人际交往以及传统礼仪等各方面做到相得益彰,才是文明礼仪教育的核心和意义。
(三)循序渐进原则
礼仪文明教育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最初的行、立、坐、卧礼仪到个
人言谈举止,从与同学教师相处的文明礼仪再到步入社会和同事相处的文明礼仪等,礼仪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明礼仪会变成自身的习惯,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
三、社团活动提升学生文明礼仪
现如今社团活动已经在各小学广泛开展,社团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之余能够发展兴趣爱好,促进思维散发性,开阔学生视野等。社团活动于学生而言就是个小型社会,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事物,参加合适的社团能够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礼仪文明。
(一)常规礼仪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五千年的岁月洗礼积淀下厚重且博大的礼仪文化,这其中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规范人们所言所行的便是常规礼仪。常规礼仪规范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所言所行,一个受过好的常规礼仪教育的人们,就会表现出合理的举止,和善的言语,这样以来,不但使得自己自然且心情舒畅,还会使得周围人更好的接纳、认识以至于喜欢我们。而好的常规礼仪,不仅仅来源课堂,更重要的是其来源于生活,而社团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圈,对于学生来说,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就会使自己的眼界开阔,生活阅历丰富,从而使学生在对待不同的人和事时,选择合适的礼仪方式,这样不但使学生自己行为举止愈发自然,而且会使周围人喜欢你、尊重你。可见,社团活动对于规范、提升学生常规礼仪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二)人际交往
一个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更能体现出其文明礼仪能力,而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培养的,尤其对于学生而言,其单纯的学习环境,固定的人际关系,使得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而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就会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事,将会极大的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将促使学生和老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总之,社团活动除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仪容仪表
小学生的仪容仪表不仅体现了自身的自主能力,还能展现家庭的整体素养和文明。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文化的关注可能会忽视学生仪容仪表礼仪的教导,小学生穿着、服饰、发型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仪容仪表社团活动,社会主体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服饰穿着,干净整洁的面孔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此类社团的开展能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结束语
礼仪文明在某种程度能决定小学生的未来,良好的礼仪文化使得小学生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体现出个人素养和家庭氛围,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不进能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明礼仪,更能使学生适当的将文明礼仪应用到生活中,教育部应鼓励学校开展针对性的社团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外能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涛.校园体育社团融入德育的实践探索[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03):49-54.
[2]金枝.浅议在中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的基本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2):26-27.
[3]郑佳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及有效的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32-33.
[4]李丽娜.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名师在线,2018(2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