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装表接电在线损中的重要性何来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24期   作者:何来
[导读] 查勘工作是根据用户的用电申请
         摘要:在大力倡导智能电网、绿色能源的今天,衡量我们电力系统营销现代化水平程度高低的“量、价、费、损、优”五个关键指标中,损(节能降耗)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提供绿色能源重要举措,在电力系统中,节能降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线损”这个关键点上,而装表接电工作各个环节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着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因此装表接电工作在电力系统线损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装表接电;线损;对策;质量 
         1装表接电工作对线损工作的影响
         1.1装表接电工作中的现场查勘对线损的影响
         查勘工作是根据用户的用电申请,对用户接入电力系统方式、接入点、电源、供电回路等情况进行现场查看,查勘工作质量的好坏对线损管理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查勘工作未深入了解现场供用电管理关系,导致电源接入点描述错误,比如用户本来是接入A变电站(或A线路或A台区),而误认为是接入B变电站(或B线路或B台区)、由此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A变电站(A线路或A台区)相应母线(线路或台区)线损率偏高,B变电站(B线路或B台区)相应母线(B线路或B台区)线损率偏低,甚至呈负值;②查勘准备工作不充分,对即将接入变电站、线路、台区、相线负荷没有进行测算,致使申请负荷接入后主变TA、线路TA、台区关口TA可能过负荷,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导致主变、线路、台区关口计量装置因TA过负荷,电流互感器铁芯磁通饱和,计量性能下降,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导致线损异常,另外台区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一方面致使互感器、电能表计量准确度下降,另外导致台区线路电量损失加大、压降增加、供电质量下降,台区线损会大幅上升。
         1.2装表接电工作中的计量装置设计配置对线损的影响
         计量装置的设计配置是指根据用户用电负荷、供电电压等级、供电方式来确定用户用于计量的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计量电能表的规格型号、精度等技术参数:①电压互感器设计配置不合理对线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电电压与电压互感器额定一次电压不匹配,电压互感器精度过低,没有严格按照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要求的Ⅰ类、Ⅱ类电能计量装置电压互感器精度不低于0.2级,Ⅲ类、Ⅵ类电能计量装置电压互感器精度不低于0.5级的要求来选则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实际二次负荷未按在25~100%额定二次负荷范围内选择等,这一系列的不合理配置均会导致计量装置不准确,供售电量统计不准确,导致线损失真。②电流互感器设计配置不合理对线损的影响,首先是电流比选择不合理,过大或过小,没有按照互感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来进行选择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存在互感器大马拉小车或过载现象;其次是电流互感器精度选择不满足Ⅰ类、Ⅱ类电能计量装置电流互感器精度不低于0.2s级,Ⅲ类、Ⅵ类、Ⅴ类电能计量装置电压互感器精度不低于0.5s级的要求来选则电流互感器,致使计量失准;再次是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中采用其2台电流互感器V/V接线的接线方式,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致使计量失准,最后是电流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未按在25~100%额定二次负荷范围内选择;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应为0.8~1.0等要求来进行选择导致计量性能不满足要求等原因致使线损统计失准、失真。③二次回路选择配置不合理对线损的影响,首先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选择过细,未按照电流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荷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4mm2,电压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允许的电压降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2.5mm2要求来配置二次回路导线,导致二次回路压降超差或者不能满足载流量的要求;其次电流、电压二次回路不专用,串接或并接有保护、测量等其他与计量无关的设备或回路,致使互感器超容量,回路压降超差、二次回路损耗增加;最后是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未按要求装设有熔断器等,电压二次回路未按要求设置隔离开关辅助接点和熔断器;以上几点均会因二次回路设置不合理导致计量失准,线损失真。④电能表选择不合理对线损的影响,首先是电能表精度选择不合理,没有严格按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规定的Ⅰ类电能计量装置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2s或0.5s级、Ⅱ类不低于0.5s或0.5级,Ⅲ类不低于1级、Ⅵ类、Ⅴ类不低于2级的要求来选则电能表;其次电能表规格型号选择不满足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三线电能表,接入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四线电能表的要求;直接接入的电能表电流选择过大或过小,造成计量不准或表计烧毁、大马拉小车等情况;最后电能表选择不满足技术管理相关要求,具有正,反向送电的计量点未选择能计量正向和反向有功电量以及四象限无功电量的电能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在电站上网用户的计量点错误的选择单向计量电能表,因智能表的技术规程中规定了单向计量表计存在反向电量时,将该部分电量计入正向有功内,这将导致表计计量电量中即包含了正向(下网)电量也包含了反向(上网)电量,将导致计量严重失真,不仅影响线损的统计计算,更重要的是使电网企业和供电企业的权益的受到严重损害,在分布式能源如雨后春笋般的接入低电压电网的当前,若在一低压台区接入了一个相当容量的光伏能源用户,即使该用户的计量表计选择了双向计量表计而变电站和台区关口的计量装置仍为原设计的单向表计,未同步进行技术改造,那么在低谷负荷时段,光伏电源所发电量在该台区甚至该10kV线路上无法就地消化,将会反向送至台区关口或变电站母线,就会导致该台区供电量因计入了反向上网电量使得线损异常高损,同样该线路线损也会出现偏高的现象,该10kV母线线损率也会不平衡。


         1.3装表接电工作中计量装置安装质量对线损的影响
         装表接电工作中计量装置安装质量差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存在错误接线、不合理计量的情况、存在窃电隐患和安全隐患,其中错误接线情况除了大家普遍认为的因工作质量造成失压、欠压、失流、欠流、电流电压互感器极性错误、相位不对应等情况外,还有两种种情况很容易让大家忽视,一种就是计量装置在安装时未按照定义的正反向来对应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此类情况主要发生在变电站和用户升降压站,电力系统内均定义为电流方向流出母线为正,流入母线为反,当在计量装置安装时未按照上述定义对应电流互感器极性,那么就会造成电量统计时供电量和售电量统计失准,线路线损、分压线损、母线平衡率、网损均出现异常;另外一种是单相表计在安装时未按照1、3端子进相线和零线的要求进行接线,错误的接成了1端子进零线,3端子进相线,这种接线在正常情况下能正确的计量电量,但是这种接线方式存在严重的窃电和安全隐患,当用户利用接地体采用一线一地方式用电时,表计将无法计量这部分电量,且当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在接地点处将会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电压;另外计量装置的现场施封不全、不规范,也会留下窃电的隐患,造成电量跑冒滴漏,造成线损异常。
         1.4装表接电工作中基础资料收集质量对线损的影响
         当装表接电现场安装工作完成后,必须对工单上所抄录的参数、用户用电信息进行核对,若基础资料收集质量不高将会导致系统电量计算、统计错误,导致线损异常,如现场计量表计实际为分表,而装接人员登记成了并表,那么会造成电量重复统计,用户多缴纳电费,线损将会偏低甚至呈负值,相反将并表统计成立分表,将会导致少计电量,线损偏高;另外在抄录计量装置参数时,错抄电流比、电压比等倍率关系,也会导致错计电量,使得线损统计失真,线损异常。
         1.5装表接电工作中其他日常工作开展对线损的影响
         装表接电其他日常工作的开展对线损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故障处理及时与否,送电后是否开展首次检定,是否按照规程要求开展现场校验,是否根据计量器具运行现状开展轮换等工作,错误接线处理、故障换表、带电周期轮换后是否按要求进行电量追补等等,均会对线损管理造成一定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2 针对装表接电工作对线损工作影响的对策
         2.1 规范计量专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这是要求我们能够在电力系统正常供电之后,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范进行第一次安全验证工作,及时对计量装置进行有效检查工作,对计量装置进行定期核查,逐一排查,对可能和已经出现问题的装置进行及时维修和护理,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能够顺利进行工作。至于计量装置,定期进行电气检查工作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将损失降到最小,真正实现线损增效。把问题所带来的危害的波及范围以及伤害程度降到最小。
         2.2 改进计量装置标准化工作指导书
         相关电力从业人员需要将表中的每一个环节记录到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中,保证操作人员有据可循,能够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和标准执行相关的安装工作,并指出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和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每个环节都有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同时要求每个环节至少2个人操作完成。
         2.3 制定实施计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高效开展实施,对相关部门的从业人员进行有关于装表接电相关问题的考核和培训,完成闭环系统以及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做到职责细分。如果出现问题,能够快速找出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关负责的部门,按照严格要求进行调查分析,找到当事人,使其明白错误所在,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做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工作质量。
         2.4 充分利用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手段和平台支持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电力用户的信息采集系统和技术平台的支持来增强电能计量装置的在线监测以及对四分区损耗的科学管理,分析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报告和计量装置的运作情况。通过技术加工和信息处理,监测并完善各个环节的运作状况和相关信息,确保装表接电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线路损耗及其他损失。
         3 结语
         随着电力事业不断进步,电力企业蓬勃发展,其社会化职能也愈加明朗,在这个过程中,装表接电过程中能够否做到线损增效成了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和探讨的话题。同时,这也是一个科学发达、技术进步的时代,无论是人民还是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都与日俱增。而在追求高质量生活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装表接电工作顺利安全的进行成为线损增效工作中的重点。随着加强建设智能 电网,电力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青睐,同时装表接电工作和线损增效工作也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装表接电工作服务于线损增效工作,而线损增效工作也能够促进装表接电工作更加符合操作规范良性发展局面。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电网经济运行、促进企业经济建设,以及国家进行节能减排工作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參考文献
         [1]徐岩松,刘红平,王凯.论装表接电在线损过程中的重要性[J].居舍,2018(3):179.
         [2]《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