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汪丽
[导读] 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认知,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
        摘要: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认知,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力,也不能指导班级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探索和认知,限制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效果。家校合作能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也能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利于学生们对中华文化进行充分了解,需要对其进行思考。所以本文分析怎样通过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师;家校合作;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知

前言: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教育中可以提高小学生们对优秀思想认知与情感态度的认知程度,将此项教育活动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能拓展文化教育空间,用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们的心灵进行浸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素质。基于这样的情况,小学校园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通过和家庭合作给小学生开展更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亲子共读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样有助于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效果。
一、语文教师应该立足说文解字和古诗文诵读等教学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研究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力,也不能指导班级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探索和认知,没有引导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认知,影响最终的渗透效果。基于六年级小学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认知能力,语文教师应该让班级学生开展文字含义以及古诗文诵读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也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班级学生进行汉字演变和含义的教学,根据文章内容和词语对小学生开展道德情感和思想观念的讲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其次,教师应该通过课程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提高他们对古诗词情感态度的理解,对班级学生进行优秀情感认知的熏陶教育。例如对学生们开展“石灰吟”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围绕内容对小学生开展洁身自好以及坚强不屈等优秀品质的讲解和培养,让他们对古人思想和高尚情怀进行有效的感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效果[1]。最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经典书籍,故事或者是古诗文,在理解其情感态度以及精神追求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这样能提高学生们的诵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
二、小学校园应该组建传统艺术兴趣小组,借助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一)组建传统艺术的兴趣班
        要想对小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该给学生们打造更高层面的知识探究平台,提高他们对优秀文化的了解程度。家庭教育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实践认知,通过父母引导养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情怀,具备较强的教育价值。所以家校合作需要更好发挥出各自的教育优势,学校应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和兴趣特点组建各种传统艺术兴趣小组。学校可以对在校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组建中国象棋、山水画、古筝、京剧以及二胡等兴趣班。

给每个兴趣班配备专门的活动室和指导教师,在课余时间对小学生开展兴趣指导,以此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二)借助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开展感恩等情感教育
        学校也可以围绕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认知。例如在重阳节前后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活动,通过到周边敬老院送欢乐或者是开展主题演讲比赛对尊老等优秀品质进行深度的认知,更好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认知[2]。通过开展以上几方面的教学活动,学校能给小学生实施更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提高家校合作的开展效果以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和道德情操水平。
三、通过家庭教育报告会密切家校合作的关系,重视在家庭中对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指导
        研究指出小学校园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通过和家庭合作给小学生开展更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和道德情感,给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动力支持。所以应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给小学生打造更高层面的知识探究平台,对传统文化所具备的内涵和教育价值进行更好的体现,有助于提高文化教育的开展效果。基于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本文认为需要通过家庭教育报告会密切家校合作的关系,重视在家庭中对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指导,利于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
        学校应该通过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方式和家庭进行紧密的结合,立足教育讲座让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进行全面的认知,让家长们树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观念。这样可以让家长重视在家庭中对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和传承教育,在打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养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道德情感[3]。同时,家长也需要开展多个方面的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在明确具体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传授具体的教育方法。例如和小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等书籍内容,合理借鉴《颜氏家训》对小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价值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和积极汲取知识的态度。也可以提高班级学生对仁爱诚信、尊老爱幼、礼义廉耻以及勤勉节约等优秀品质的认知程度,有助于小学生通过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层面的理解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收获更高层面的教育效果。
结论:家校合作能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也能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利于学生们对中华文化进行充分了解。要想通过家校合作提高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语文教师应该立足说文解字和古诗文诵读等教学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小学校园应该组建传统艺术兴趣小组,重视借助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此外,通过家庭教育报告会密切家校合作的关系,重视在家庭中对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梁秀红,黄春荣.家校合作共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5,000(005):P.20-21.
[2]孟现玲.借助家校合作的模式推进农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7(11):8.
[3]杨玥,周玉晔,徐莹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r——基于无锡市7所小学的调查分析[J].大众文艺,2019,000(005):19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