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我们要说,“欲强其国,必先强其文”。文化自信源自于文化理解,汉语国际传播不失为促进文明互鉴和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同时,学会用正确的国际间交流的方式说好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使“文化自信”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文化他信”,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传播;文化自信
1优秀文化传播影响概述
中国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生的,是祖祖辈辈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带有自身的文化特点。优秀文化不是墨守成规的,它处在时刻的发展过程中。所以,优秀文化处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够汲取这个时代的社会精神,反复地进行完善、追求完美。首先,几千年来,中国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优秀文化使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之林。如历代圣贤提倡的民为邦本,制民之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以伦理道德引导、修正国家与人民的行为准则;又如文化自身的不断更新、不断汲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体系,皆不断地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能源。其次,中国优秀文化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不仅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还传到西方的各个国家,对世界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期,就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产品和生产技术带出中国。明代郑和先后七次出访亚非各国,沿途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种下了和平的种子。最后,优秀文化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生存和发展,其影响深远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以奇妙的设计、壮丽的场景、磅礴的气势、绚丽的色彩,把中国优秀文化的底蕴和神韵表达得淋漓尽致,将这精美的文化盛宴展现在全世界面前,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内涵,也撼动了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基于此,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它不会因为人们穿着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它的精神不会随风而逝,它的文化符号不会随着年代的消失而磨灭。优秀文化是一棵参天的古树,它的根延伸到过去、今天和未来;优秀文化永远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永不衰竭的能源。
2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的文化传播
(一)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问题具有丰富而深远的意义。传播本国语言、文化与世界进行沟通,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寻求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我国也要借助语言为桥梁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汉文化是世界上古文化群当中独立的巨大的文化体系之一,并且一直富有生机和活力。汉文化起源早、延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生命力旺盛、内涵丰富、门类繁多、影响深远,几乎无可匹敌。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不仅仅是靠其文化内容的吸引力程度来决定的,还受到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自身的传播能力的影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更是一个渴望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和平大国,我们在努力了解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希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与国际多元文化和谐发展。
(二)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该国家的语言能力以及其国际传播之影响力。语言本身是文化和信息的主要载体,即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语言又负载着不同社会、民族、地域、历史而形成的不同文化。因此,汉语国际传播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汉语国际传播要重视文化的传播。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交际能力中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等都与文化密切相关,不了解中国文化,就很难用汉语进行交际,在很多交际场合下,交际的误会不是因为语言,而是因为文化。因此,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文化传播不容忽视,良好而充分的文化沟通使得交际更顺畅。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机融合,建立合理科学的发展机制——以掌握语言知识和提升语用能力为其浅层目标、以广泛传播优秀文化为其深层目标,着力使得汉语世界语言体系中的国际影响力得以提升,使得更多的人学会、欣赏和认同中国优秀文化,并主动乐意致力于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三)汉语国际传播不能忽视异国文化。汉语学习者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文化差异。中国文化传播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注重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学习,减少国际交往及跨文化交流中不必要的误解和摩擦,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汉语国际传播既要融会贯通中华文明,也要兼收并蓄世界不同文明的成果。以汉语国际传播为桥梁,进一步探究中国如何对世界诠释“中国道路”对全社会的意义,以及汉语言和文化通过何途径、方式向海外传播和具体产生的影响力,创新传播的理念、模式、机制,以外国人的思维和话语方式,更有成效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
3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与自我认识
(一)人类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在发展中国文化的整个过程中,最必不可少的当属宽容的心态各个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各民族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各种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互动,给人类文明的良好发展和社会快速进步共同构成了最为基本的精神动力。同时,多样性的文化也为各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的空间,使得社会的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而优秀,可供人们选择的范围也随之越大,大大增加了文化创新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以正确的传统文化理念为前提,对多种文化持有兼容包并的态度,好好利用汉语国际传播这一现有的良好平台,积极主动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特点而选用与之相应的独特方式,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应当要有。
(二)我们还要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会是完美无暇的。同样,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在整个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拥有和五十六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也难以避免其中的一些瑕疵。其次,我们也没办法将旧时代的所有文化百分百适用于新时代的社会,这是由于传统和现代的观念略有差异。因此,我们也必须具备反省和反思的意识,要清楚了解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缺点何在,带着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用文化整合的视域看待文化,并善于汲取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就一定能提升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理性的实现文化复兴。
结束语
文化是个极为丰富的概念,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紧密相连。各国言语的对外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用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相当重要的举措。在当前众所周知的这一经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想更好的与世界各国建立新型友好关系,就必须不断加强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一举措更是关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沛文.传统文化与语言课堂相结合的国际传播探索——以对外汉语皮影教学课为例[J].汉字文化,2019(11):31-32.
[2]王克萍.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2):27-29.
[3]陈丽媛,李同,张晓颖,王士举.汉语国际教育推广视域下地域文化的开发与对外传播[J].视听,2018(11):223-224.
[4]杨伟达.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汉语国际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