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更加追求建筑项目的安全和稳定性,从而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土木工程的边坡支护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阐述了应用对策,运用较为科学化的技术进行加强其稳定性和质量,从而确保整个土木工程基础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技术分析
一、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重要性
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很多因素对整个施工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因土质达不到预想,从而不能此工程的需求,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作业,会造成塌陷和沉降现象发生,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还会造成施工项目质量不过关,从而给施工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因降雨大、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造成各种安全性能降低、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施工单位不能按时交工,而边坡支护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此类因素对工程造成的影响,降低施工单位的损失,确保该施工质量。
二、土木工程边坡支护的主要技术类型分析
(一)复合土钉支护技术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是边坡支护技术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形式,因工期较短,且支护效果较好,在现阶段土木工程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对高难度的施工位置也能进行较为良好的支护施工,其主要是利用土钉作为支护点,利用土钉给边坡支护提供较强支撑能力,从而满足边坡支护形式的施工。因复合土钉墙技术的稳定性较强,施工成本较低,从而更加适合深基坑支护工程。
(二)锚杆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锚杆支护技术是由混凝土喷射形成的混凝土面板和土层锚杆两部分构成的,其主要的原理是利用锚杆将混凝土面板和土层进行相连接,从而使得锚杆的作用力能够有效的固定边坡。其不仅可以起到临时的支护作用,也可以作为永久性的边坡支护方案。土木施工过程中锚杆支护技术是较为常见的支护技术,运用较为广泛,其可以和其他支护形式同时运用,从而更能提高及基坑的稳定性。
(三)悬臂式支护技术
悬臂支护是较常用的支护模式,主要是利用设备在其施工地段进行嵌入,利用土层起到嵌固作用,从而保证支护设备结构的稳定性。悬臂支护方式因优势较多,在现阶段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悬臂支护结构施工较为简易便捷,比较利于大型机械设备的施工。但是悬臂支护只能适合在土质硬度较强并挖掘的深度较浅的工程。
三、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当前土木工程设计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边坡支护技术之前,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施工路段进行勘察,根据施工路段的土质情况和地理位置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严格操作,在实施土钉支护形式时,要对土质进行勘测,其土质的强度相对较硬,才能确保支护效果的稳定,并运用较为科学的计算方式来确定土钉钻孔位置和成孔的深度,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对钻孔的位置进行标注,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打孔的质量进行尖刺,从而确保能够给边坡支护工程施工时提供帮助[1]。在土钉打入后进行注浆时,相关施工人员要规范注浆时的比例以及保证注浆的质量,从而保障施工工程质量。
(二)采用分区方式进行基坑挖掘
若想确保边坡支护方式质量过关,首先需做好基坑挖掘工作。由于基坑的开挖对施工地面的土层会造成相对的影响,所以在实施基坑实施前期,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需进行现场勘查工作,对挖掘处的地质结构和土质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测,减少在开挖阶段因施工造成土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基坑的挖掘工作过程要相对规范,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分区进行挖掘工作,在确保前一个区域的基坑的稳定性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区域的挖掘作业。施工人员在完成部分挖掘工作后,要及时进行支护工作,从而保护施工区域土层的稳定和平衡,有利于后续施工作业[2]。在边坡支护中,进行分区分段开展挖掘工作,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减轻施工人员的压力,更有助于提高施工单位工作效率。
(三)及时对检测点进行地质检测
地质监测是边坡支护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其主要是监测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降低因土质问题给施工过程造成的不利因素产生,从而确保边坡支护施工的质量和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变化会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技术人员对施工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从而可以控制地质变化,并根据分析数据随时调整施工方案,选用较为合理的支护方式,从而确保边坡支护能够满足当前工程整体的稳定性[3]。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施工区域地质条件的临界点,若达到其结构的危险状态时,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加强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而确保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四)完善技术管理组织部门与技术相关责任制
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较为复杂,且难度相对也较高,施工单位不仅需要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还需排除施工现场的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施工前期,相关部门需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制定较为有效的技术管理规则制定,不断进行研究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改,确保施工工程的工艺质量,相关技术人员需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规范化管理[4]。在应用边坡支护技术时,要提前进行现场地质勘察,选择土壤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施工,并需确保后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在工程实施阶段,要按照规范化进行技术操作并明确落实相关环节的责任制度,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的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对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和安全知识,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结语: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是较为重要的技术手段。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工程能够顺利开展施工计划,促进我国土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业福. 刍议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要点[J]. 山西建筑,2017,43(25):92-93+186.
[2]丁旭. 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研究[J]. 居舍,2019(31):35.
[3]张焱飚.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 四川建材,2016,42(01):261-263.
[4]任益伯.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