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运用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6期   作者:韦宗恩
[导读]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内容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内容,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年限。软基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关键,现已出现很多软基处理技术,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掌握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软基处理技术。有鉴于此,文章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文献查阅以及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背景下,首先阐述了软基特点及其对市政道路工程所构成影响,最后提出一些施工技术地应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遇到软基。软土具有压缩性强、抗剪强度低、含水量高等特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满足施工要求。现阶段,软基处理技术的类型很多,施工单位需要针对施工中的问题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所以,下文主要对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软基的特点
1.1流变性
         流变性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持续荷载的作用下,土体产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加的特性,导致软土的强度远小于瞬时强度,对边坡、堤岸等结构的稳定性非常不利。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对路面承载力要求较高,相关部门需要提高软基的流变性,避免在更大压力的作用下,公路路面出现变形问题,为后期工程建设留下一系列安全隐患。
1.2含水量高
         软土层的含水量较大,并且含有大量黏土和淤泥质土,周围聚集负电荷较多,导致软土层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增加软基的含水量,使软土层的孔隙不断增加。在我国南方地区,受降水集中的影响,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增加,尤其是软基的含水量越来越大,对软基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影响,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面临着很多困难。
1.3高压缩性
         由于软土的孔隙比大于1,含水量大,容重较小,土中含大量微生物、腐植质和可燃气体,导致软基的压缩性较高,长期不易达到稳定状态,严重影响了工程的稳定性。
2软基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影响
2.1沉降软基的结构比较松散,很难支撑
         市政道路工程的长期运行,在运输量较大的情况下,使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隐患与病害越来越多,其中,比较直观、影响较大的问题是沉降。同时,在市政道路工程产生沉降后,会发生一系列的道路结构损坏,如路面塌陷等,在维修过程中,既会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又会为沉降严重区域的修复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并且在修复过程中,人们只能够绕路行驶,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工程的正常运行。
2.2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中,由于软基的抗剪强度不足,无法承受路基以及路面外荷载的作用,从而导致软土路基出现局部以及整体性的剪切破坏性问题,并且诱发路堤塌方及路基失稳等问题。另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妥善的方法处理软土层,必然会使路面出现塌陷,从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不但对施工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直接威胁。
3市政道路工程运用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3.1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管桩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预应力管桩施工主要是利用锤击灌入或静力压入方式将桩送到地基持力层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单桩可制作任一长度等优势,且桩身是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运输吊装轻便,无需投入大量成本,处理效果显著。

通常情况下,技术人员在处理土地地基松软位置时,需要根据地基的松软程度合理选择加固位置,利用打桩方式将预制构件设置在合理位置[2]。除此之外,在预应力管道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还要明确软基加固范围。为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实施管桩施工方法,引进更多型号的管桩,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管桩型号和数量。
3.2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技术是在不改变土层体积与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压力作用将浆液灌注到软基的土体间隙与岩石裂隙中,以减少土基的孔隙率,提高软基的抗压缩性能与强度。为了达到最佳处理效果,技术人员在灌浆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灌浆压力,避免压力过高破坏地基。
3.3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主要是针对含水量过大的软基应用的一种方法,在填土之前,需要在地表开挖沟槽,将地表水排除,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量,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的顺利通行,为了实现开挖沟槽在施工过程中的盲沟作用,需要使用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在应用表层排水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排水沟槽设计和施工,并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布置沟槽。根据自然地形减少人工挖槽,合理设计坡度,避免工程用水渗透到地表中,且沟槽距离需要满足相关要求;其次,沟槽构造。沟槽尺度需要根据软基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确保排水量的基础上避免影响软基的稳固性,且不能随意选择盲沟,一般集中在沟槽中心,盲沟间距需要控制在3个盲沟宽度范围内;最后,在填土作业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在地表四周开挖排水沟槽,有效降低地基含水量,提高软基工程的整体质量。
3.4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
         在处理软基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引进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其主要是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将其灌注至土层一定深度后与土层进行混合搅拌,固结后,可提升软土层强度和承载力。
3.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指的是由碎石、适量石屑、粉煤灰、水泥和水拌和后,使用振动沉管打桩机制成的高黏结强度半刚性桩,其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适用范围广、桩体刚度、变形模量大于桩间土等特点。褥垫层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技术的关键,利用褥垫层有效地协调桩体和土的变形问题,合理地调整桩和土荷载的分担比,减小应力集中,将其与地基组成复合地基,大部分荷载由桩体承受,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问题的出现。
3.6固化剂处理技术
         如果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则要使用固化剂处理技术来进行处理,通过将可以提高吸水能力的无机材料添加到石灰水泥当中,从而形成固化剂材料,并且将固化剂应用到软基处理当中。通过固化剂处理技术来有效地促进软土地基中的土壤往土粒沙化方向发展,进而形成针状矿物,起到有效的加筋作用,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强度。在运用固化剂处理技术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就地采用有机质细粒土,不断地强化地基的强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中,软基是市政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处理软基问题,施工企业要先充分了解软基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危害,以此为基础合理选择软基处理技术,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俊杰. 软基处理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商品与质量, 000(017):233-233.
[2] 赵荣高.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6):191-192.
[3] 刘国辉.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J]. 低碳世界(18):259-260.
[4] 武海霞.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初探[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9+41.
[5] 王泳海.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 000(12):214-214.
[6] 李婷婷,孙宝华. 市政工程道路软基处理施工方法探究[J]. 科学技术创新(9):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