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的几十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发展理念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城市发展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城市内涝问题,排水设施落后且不完善,雨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污染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及要点分析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及要点分析
引言
国家向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城镇小城市,都要严格执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大力支持“海绵城市”落实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很多地区已经编制了相应的规划,对于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与市政道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海绵化”能够实现雨水补给与排涝的双重功效,为市政道路的建设提供诸多便利。
1海绵城市理念介绍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大的弹性,能够灵活地储水、蓄水、放水。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到干旱,需要水分时再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海绵城市理念很早就被提出了,并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习近平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学会利用自然雨水,以水治水,大力建设海绵城市,保护生态文明”。除此之外,李克强也曾在十二大会议上提出:建设海绵城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并给予了政策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就是绿色建设,发展低碳城市,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新时代背景,运用现代绿色发展技术,把自然发展,人文发展,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质就是利用自然降水补给城市水资源,促进城市生态的改善。
2“海绵城市”的优势
2.1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
我国城市市政道路路面材料多以沥青、柏油等为主,有效保障了城市道路的美观性与整洁性,为人们出行带便捷,但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主要是沥青路面等无法保证雨水的渗透,进而使得城市地下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这一要素,比如,可以将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市政道路设置为海绵体区域,则此区域的存在可以进行雨水吸纳,有效保障城市地下水的补充,维持城市水系统平衡。
2.2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质量
在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工作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到市政排水项目中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流程的调控,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并降低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基底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另外,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能够借助系统的建设,缓解我国现阶段多数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地表雨水径流污染问题。
2.3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海绵城市理念的科学运用,能够在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将其海绵效应充分发挥,优化排水系统,更好的提升城市在蓄水、排水方面的水平。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减少资源的耗费,并在此基础上能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市政道路海绵设计的措施
3.1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组成。在车行道的设计中基本会采用非透水性道路施工的手法,但是这样的工艺很有可能导致道路表面的渗水能力不足,在雨水季节甚至会造成积水,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而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控制这类问题。例如,在车行道的设计中相关人员可以挑选质量上佳、具备良好渗水能力的沥青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并铺设于道路的上面层部分,下面层的部分则需要挑选不具有渗水性的材料,防止影响地基的稳固性。在上下面层中间要设置导流层将雨水集中到盲沟,盲沟导入道路周边绿化带,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在引流的设计方面,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根据地质特点与实际需要控制坡度的范围,一般情况下,需要保持在0.3%~1%之间。人行道的主要作用在于方便人们的步行,也已经成为市政道路工程中重要的环节。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进一步改善人行道的设计,提升人们的出行质量,同时能够增强雨水等资源的利用率。在人行道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渗透性铺装材料增强市政道路的渗水能力能有效的减少和避免路面出现积水的问题。并且还能对道路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控,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3.2改善环境
雨水可以起到清洗路面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污染物也会随雨水一同进入江河湖海,产生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而“海绵城市”理念使得在市政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充分重视此类问题的解决,通过在市政道路上设置一定的海绵体,实现雨水截流与净化处理,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避免了二次污染现象。
3.3车道环节系统设计
城市道路建设中车道建设要点的规划与安排,是城市道路规划中最主要的设计环节。一方面,城市公交专线一般都设计在道路两侧,这里多存在低洼,且是排水系统的集中区域,雨季时期经常会出现雨水积存,或者地表有大规模水体流动的状况,而公交车站点又多设计在这些区域内,进而出现了“停车难,等车难”等状况。在海绵城市下进行道路系统设计,可通过路面透水性和路边排水系统连接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当前城市在进行公交道路专线路面设计时,首选渗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地面铺设,其次,将城市道路两侧设计为连续性下水口,将原有的纵向排水转换为横向排水结构,减少道路两侧的积水和路面大规模流水的问题。另一方面,机动车道进行路面设计时,应注重路面中心区域的排水系统设计和关联,尽量让地下排水管道分布在机动车车道边缘地带,以实现路面积水下渗和两侧同时排水的效果。
3.4车行道路的设计
车行道路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城市内部的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驾驶私家车出行,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事故的发生逐年提高,如何提高车辆出行的安全性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与人行道路相比,车行道路承载着更大的重力,因此建设海绵材料选取时要考虑抗压性。并严格规范施工人员,不能偷工减料,把握质量,质量是任何一项工程的基础保障,没有质量就不可能谈发展,同时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要把握好排水管道的合理管径,合理管径规划,大雨时,才能使路面水及时排走。路面积水,车辆容易打滑,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海绵城市理念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为交通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护屏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项目的设计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改善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设计人员需要在该方面加大重视程度,并在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海绵设计手段,实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希诚.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及要点分析[J].净水技术,2019,38(11):42-45+53.
[2]张林.关于“海绵城市”在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51.
[3]赵淦.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73.
[4]张正柱.“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157.
[5]黄萍.“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智能城市,2017,3(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