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道路建设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成为公共基础设施中的重要部分。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基础设施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保证道路具备较高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对设计环节的重视程度。文章针对道路设计与施工当中的隐患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切实减少道路安全问题出现的同时,也能为我国道路建设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与施工;问题;对策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市道路建设也不断发展,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道路施工质量的客观因素,比如受自然环境影响、耗时较长等。城市道路建设和区域交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须严格遵照行业标准进行改进,由于早期道路在施工上留下了质量隐患,所以,需要对新型施工管理作业机制进行构建,给区域交通规划以及改造提供依据,施工单位也得按照实际情况设定可操作的质量管理方案,围绕多个角度来改进质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管效用。
2 国内市政道路设计的重点
“因地制宜”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数量、密度、结构并给予市区交通要求制定相应的宽度规划。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道路交叉口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市政道路的功能可将交叉口分为支路或特殊道路交叉口、干路与干路交叉口、快速路交叉口以及快速路系统内交叉口。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通行性,须对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进行整体设计,比如说在干路相交交叉口设置保障点,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展开渠化设计,保证交通通畅。
3 市政道路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理论体系和构架体系不健全
在道路实际设计过程中,大部分设计人员只考虑到了道路工程常规结构具有的安全强度,但是在道路项目实际使用过程中,道路结构的耐久性、材料结构的强度、结构构造的合理性等因素,也对道路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道路设计领域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导致设计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处理,导致一些具有问题的设计结构无法第一时间被解决。
3.2 设计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与素质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多数道路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设计较大项目,往往设计人员并不能对整体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把控,进而直接影响了项目的设计水平。基于此,道路设计单位应该全面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同时,还应该引导设计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围绕地区建设现状出发,结合项目设计的特征,合理地选择高质量的建设材料。除此之外,注重道路安全性设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耐久性因素,确保道路设计方案具备较高合理性的同时,也要为后期更好地开展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施工原因
当前,道路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很烦琐,由于城市道路不但有干路,还有支路,干路和支路的修建标准不同,因此修建指数也有所差别。同时,可能还会因为路段类型产生不同的施工标准,一旦某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后期质量。道路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每条道路的结构都有着特别的管理方式,这就给施工单位增加了施工难度,比如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勘测工程路线、结构等出错,后面施工的数据就会出现错误,和实际情况不相匹配,延误施工以及改造时间。所以,施工的标准化是确保道路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施工标准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城市道路还没有引入先进的勘测技术,很难实现当前国际发布的新道路施工标准。
4 市政道路设计与施工有效措施
4.1 加强市政道路的支路网建设
目前的城市规划中缺乏对城市整体功能布局和未来发展的规划,导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多数城市的道路分布密度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金字塔”的结构,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数量和密度均低于支路的密度,经过多年的规划实践,证明市政道路支路网的建设是城市整体交通的重点,通过“窄而密”的道路布局可以更好地完成城市交通的要求。其次,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通行,对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也更为有利。
4.2 提高道路的设计水平
对于道路工程而言,学习其他专业的相关设计,比如桥梁和管线,能够保证设计人员对工程相关设计问题考虑全面,使道路设计质量得到保证。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合理地尝试新技术的运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固有技术依然占据主要地位,设计人员要合理地把握好二者的关系。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的首选设计方案,应该是风险系数比较低、容易掌握控制、隐患排查方便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结构,专业养护能够保证后续的施工工作、监控工作、验收工作降低难度。对于一些工程量较大的道路工程而言,设计人员要严格检查每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多次试验、数据核算,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根源上被消灭。
4.3 建立监控平台
在监测道路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重要的,可以收录道路信号和分析道路结构,大大减少施工单位的施工难度,因为有了监控平台,道路的养护以及改造工作可以全面实施。基于GIS上设立的智能化监管系统,比人工监测和调度得更加精准,但是伴随着经济的提升,国家对于道路的标准也在更新,更提倡利用高科技来监测道路信息,确保区域道路改造工程可以更好展开,利用GIS开发新型监测平台可降低人工监测作业的困难程度,提升施工质量。
4.4 实施调度管理
在检测的过程中,必须要将GIS和GPS等先进技术联合运用,提升检测的精确性,避免因检测失误而造成整个施工质量不达标。与此同时,在对检测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量技术条件,针对性引入系统以确保每个操作环节的顺利实施。此外还需要综合性的调度装甲车等设备以满足施工和改造需求。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上述针对道路设计中的隐患及解决措施进行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想要将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提高,最大限度保证工程施工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安全完成,对道路设计中的隐患进行严格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道路设计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安全隐患管理工作时,必须对道路施工的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制定出一套适合道路工程有效开展管理制度,对于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做到第一时间解决,最终实现科学管理道路实际中安全隐患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月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研究[J].人民交通,2019(05):92+94.
[2] 安晔.市政道路与地下空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8):208-210.
[3] 章龙信.探究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的对策[J].智能城市,2019,5(07):51-52.
[4] 刘金庆.影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居舍,2019(10):18.
[5] 陈俐彤,郝占会,王清超.浅谈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