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策略杨莎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第5期   作者:杨莎
[导读] 近年来,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质监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根据检测结果更好的进行处理,最终让水质变得更好。本文主要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策略。
         关键词:水质检测;检测结果;准确性;主要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生活用水的水质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我国水质检测部门不断完善自身检测方式,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加强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可以保证我国工业、农业以及居民用水安全。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对提高饮用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分析,提高我国水质检测质量。
         1检测方法选用和标准物管理
         不同的检测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检测结果。要结合国家的检测标准和行业规范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非常关键,能够满足检测要求,得出精确度最高的结果。实验用仪器设备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在进行水质检测时,要科学管控实验仪器设备,保证所有的检测仪器都在自身使用范围之内。仪器设备管理的重点在于保证仪器的精准度,要认真定期校对每一个检测仪器,将国家的仪器标准作为校对依据,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此项工作。在购买专业仪器时,一定要到正规的专业商店进行选购,不能随意采购。标准物的选择也是为了保证水质分析效果。要选择专业、有证明的标准物,这个环节要严格把关,不能出现任何疏漏。标准物会直接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如果在这个环节有一定困难,可以使用实验对比和抽样验证这两种方式进行处理,能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对标准物质量的管理,在每次实验前,都要检查标准物质量,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避免标准物质量出现问题,确保水质监测的效果。
         2影响饮用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1仪器工作状态
         在平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很难做到定期检查设备。工作人员对于检测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及校准等工作,避免设备仪器因故障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差错或直接失效。然而正常来说,倘若能在使用相关设备仪器之前对其进行一次全面而又系统化的检查,则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仪器故障等意外状况。
         2.2负责检验水质的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水质,采取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
         比如地面水质监测方法与地下水质监测方法就大有不同。地面水质的收集可以通过对水体的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并实施监测。但是地下水质的采集则是根据水质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工业分布、土地利用,尤其是要对地下工程的应用来了解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等情况来进行水样收集。如果不能正确区别各类水质的差别,也是影响水质监测的因素之一。
         2.3水样的预处理方式
         在分析检测之前,检测人员如果不对饮用水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没能呈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和浓度,就会出现其中有害物质干扰检测结果,同时还会影响检测仪器的工作状态,使其无法正常工作;一般水样的预处理方法有过滤、浓缩、蒸馏和消解,还需要针对检测项目,做好保存工作,并在有效的保存时间内做好检测工作。
         3提高饮用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
         3.1保证采集水样的代表性
         首先,应根据水样欲检测项目,检测目的来确定水样采样容器、采样方法、采集量、保存方式、采样频率、采样时间等。某些项目的测定,应在现场进行。其次,要全面考虑水质周边的环境,之后再合理地选择水质检测的位置。例如:采集地表水时应根据监测要求设置背景断面、采样断面、控制断面、对照断面、入境断面、出境断面等,再在断面上设置采样垂线数,及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最后,样品是从各种水体及各类型水中取得的实物证据和资料,水样的采集是获得可靠数据的前提条件。


         3.2提升水体检测稳定性
         首先为制定合理采样频率。采样频率即为采样速度,采样速度过快和过慢均会对检测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使得检测结果无法对水质动态变化予以正确反映,难以达到检测目的。其次为采样时间的科学选取。采样时间也会对水质检测产生一定影响。如以山西为例,雨季、旱季时,外界环境差异较大,将会对样本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采样时应考虑当地天气因素,结合不同季节特点,对采样周期、采样时间予以明确,展开追踪监测。最后为适宜检测地点及采样地点的选取。因检测地点不同,检测标准也会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若检测水体源自河流,需结合河流深度、宽度对具体测量方式、方案予以明确。若河流宽度低于50m,仅设置一条测量垂线即可;若河流宽度超出100m时,可结合具体情况设置多条等距垂线展开测量工作。
         3.3强化水质检测工作力度
         强化水质检测工作力度,让供水部门充分认识到水质检测的重要性,同时,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加大水质检测管理力度,确保各部门水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落实。部门管理应该重视水质检测工作,积极构建水质检测制度,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有序性。除此之外,检测人员也应该重视对检测方法与结果的差异性,如K2Cr2O7的氧化能力能够让水体污染有机物发生反应时更彻底,造成水体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偏高的误差,而KM?nO4相对较弱,最终所得的水体化学需氧量检测指标更低一些。工作人员还需要重视生活废水对水样样本的干扰,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该区域存在住户,那么该水体环境中的油类物质可能偏高,如果检测人员采取高温加热的处理方式,那么挥发的油类物质会溶解在水样样本中,造成检测结果的偏差。
         3.4对检测人员进行工作考核
         检测人员是保证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工作水平直接决定了水质监测效果。必须对检测人员进行工作考核,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保证检测效率。水质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检测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保证水质检测的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测过程,确保检测数值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
         3.5合理选择实验药品
         在相同环境条件,人员条件,仪器设备条件下,试剂对水质检测的结果也会产生影响。例如,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总氮时,过硫酸钾是至关重要的试剂。试剂的纯度直接关系到空白值的高低、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按国标分析纯的过硫酸钾的总氮含量应低于0.005%,但由于厂家、批次、试剂质量等原因常常达不到这个标准,空白值 (A275/A220×100%)大于 20%,此时应考虑使用优级纯的过硫酸钾,尽量降低试剂中的含氮量,从而降低实验空白值。
         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生存的水资源将会对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来检验水资源。最终才能够在提升水质检测结果准确度之后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水资源和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只有更好地提升水资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够通过借助数据来保护水资源。
         参考文献
         [1]牛守明.浅谈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J].化工管理,2017(5):139-143
         [2]赵光升.探讨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5):89-94
         [3]金立坚,刘祖阳,张成云,等.四川省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6(5):69-74
         [4]袁新玲,范永胜.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J].科技资讯,2015(11).
         [5]肖毕芳.浅析水质检测结果精确度的有效性提升[J].山东工业技术,2017(4).
         [6]陶微.浅谈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高[J].科技经济导刊,2017(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