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及围护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点工程,其施工质量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存在密切关联性。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就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特点、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保证施工技术应用准确、到位,最大程度规避、消除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关键词:桩基施工;围护工程;工程质量
引言:基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建设要求的趋严化发展,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成为建筑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多数实践证明,科学选择施工技术,并保证施工技术应用准确、有效、到位,能够促进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协调发展。对此,有必要加强施工技术研究,以下是笔者对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技术的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1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技术理论分析
1.1工程特征分析
桩基及围护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且综合的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地质水文、工程结构、地貌地形、施工工艺等众多问题。因此,在进行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时,需要对工程特征具有准确且全面认识。基于经验归纳与总结,发现桩基及围护工程普遍具有如下特征:
(1)区域性强。即桩基及围护工程属于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区域地质环境、水文环境、气候环境等不同,所应用到的施工工艺也不同[1]。因此,需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能够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结合施工项目核心要求,联系已有施工经验确定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技术应用准确与到位。
(2)风险性高。即在建筑工程中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成本相对较高,加之围护工程存在临时性特征。因此,在时间过程中部分业主对工程项目的投入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提升。与此同时,桩基及维护工程影响因素较多,在实践中容易出现围护结构开挖不稳定、桩基周围地面变形等问题。此外,要想保证工程质量许确定土壤数据获取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在多数地区地质与水文埋藏条件较为隐蔽、复杂,影响计量参数准确性,以增加工程施工风险。
(3)系统性强。即桩基及维护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工程,包括土力学、结构学、地质学、建筑材料学、建筑技术学习等[2]。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需要从稳定性、牢固性、防渗性、安全性等多角度分析,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因此,桩基及围护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综合性特征。
1.2核心技术分析
基于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桩基及围护工程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形成多样化施工技术。就桩基施工而言,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主要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包括锤击桩、静压力桩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包括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振动沉管灌注桩等)。就围护结构施工而言,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主要有:SMW桩挡土墙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挡墙围护结构、预制混凝土板桩围护结构、板式钢管柱围护结构等。施工技术不同施工特点、施工效果、施工要求等也不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并保证施工技术应用的准确与到位,以提升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质量。
2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技术实践分析
为进一步掌握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技术,以某工程为例,对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工程及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具体如下。
2.1工程项目概述
建筑工程位于上海市月浦镇,属安置房建设工程。工程总面积超过91000平方米,涉及住宅、地下车库、公共服务配套用房等众多内容。房屋建筑结构以剪力墙结构为主。本次桩基及围护工程仅适用于B、C区住宅部分,基坑周长超过750米。
2.2施工技术要点
2.2.1确定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重难点
在本次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达标,提升工程施工安全水平。需要对工程重难点具有全面且准确了解。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到:施工现场土层结构由上至下为:杂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黏土等。施工现场局部地区20m深处无砂土分布。
因此,从整体层面来看,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受不良土质影响,出现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如基坑坍塌。与此同时,在本次施工过程中,基坑一侧边界紧邻市政道路(<6.5m),且道路高于施工场地,道路地下管线分布相对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围护结构施工增添了难度。由此可见,在本次工程中,不良地质是桩基施工所需解决的难点,道路保护是围护结构施工所需解决的难点。
2.2.2根据工程要求科学选择施工工艺
针对桩基施工难点,设计选用如下办法解决:(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等相关规定与标准,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情况以及建筑工程设计要求,设计以钻孔灌注桩为主要桩型,进行预制桩施工,并将桩基持力层确定为第⑤层(以状粉砂为主的黏土层),以保证沉桩的稳定性、顺利性。(2)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做好桩周边河流、道路、建筑等防护工作。(3)加强基坑防水工程建设,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地下水位,保证其距离基坑开挖标高(0.8±0.3)m。(4)做好围护工程抗渗透、抗滑移、抗倒塌等验算工作,以保证围护墙体施工各项参数的准确与合理。
针对围护结构施工难点,设计选用如下办法解决:(1)对类似工程围护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并联合上海相关建设要求,将本工程围护结构确定为“SMW桩挡土墙围护结构”。SMW工法作为一种新兴围护工程施工技术,虽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但从整体层面来看其所具有的优越性是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板式钢管柱围护结构所无法比拟的。该技术主要利用多轴型钻掘搅拌机进行钻掘,并在钻掘过程中将地基土与水泥系强化剂有机结合,通过搭配钢材,形成完整、连续地下墙体。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邻近土体产生影响,可有效降低地下设施位移、地面沉降等危害发生的可能;具有较强止水性且城墙厚度、深度可设置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施工工期短,产生废土量少,加之钢材具备重复利用性,因此该技术应用成本低,可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效益。(2)在基坑开挖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加强环境监测管控力度,能够对降水情况、地下管线情况具有全面了解,提高施工安全水平。(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通过布设多级轻型井点用以控制基坑降水影响。(4)在应用SMW工法进行施工时,在紧邻道路侧通过“插二跳一”完成型钢布置任务;其他位置通过“插一跳一”完成型钢布置任务。
2.2.3加强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管控力度
为保证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质量达标,促进施工技术应用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应做好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管控工作,在实践操作中做好如下工作:(1)施工之前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保证施工场地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垃圾、杂草等对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2)做好工程技术与质量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对桩基及围护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全面了解,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影响。(3)严格遵守“场地平整→SMW工法施工→降水井施工→土方开挖→锚杆、钢筋混凝土梁施工→土方开挖→结构施工→土方回填→H型钢收回”施工流程进行操作[3]。(4)桩基施工与围护桩施工进行交叉作业,控制好二者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桩基施工与围护桩施工距离不小于25米。(5)在压顶圈梁浇捣过程中,利用泡沫塑料片处理H型钢,以提高型钢回收质量与效率。(6)在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善于利用钻孔取芯检测法、试块试验法等对围护桩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处理质量不合格围护桩。(7)在分成分段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做好基坑封底工作,控制基坑暴露时间。(8)锚杆施工过程中,主要利用钻机钻孔,适当延长钻孔长度,一般情况下应超出设计长度50cm;为保证拉杆安装质量,可利用定位器进行定位;第一次进行常压注浆,第二次进行高压注浆,两次注浆时间不小于十二小时。(9)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时,加强混凝土强度控制力度,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结论: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中桩基及围护工程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工程质量容易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建筑项目工程结构、施工管理、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对此,应准确掌握桩基及围护工程特征,提高其施工技术选用重视程度,做好施工技术质量管控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奠定良好基坑围护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天兵.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48-149.
[2]林金发.综合降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建材,2019(06):9-11.
[3]黄鸿超.复杂工况下桩基施工与基坑围护重难点解析[J].中外建筑,2018(0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