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林业产品的交流更加广泛,造成病虫害传播概率大幅度增加。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有害生物的入侵率,保证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防治策略
引 言
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确保我国的有限林业资源不遭受病虫侵害,需要分析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采用科学的手段、有效的措施对病虫害问题展开集中防治。
1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
我国林业资源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与各国之间的林业资源交往密切,使得大量外国物种进入我国。由于这些外来物种在国内缺少天敌,可以迅速繁殖,对本地的森林植物造成极大破坏,给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林业病虫害防治能够通过法律的形式,强制性对外来物种进行合理检查,并且禁止或者限制危险性的有害生物在本区域由内向外蔓延,从而有效减少有害生物的扩散,确保森林的安全稳定。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对外防治和林业防治,其相互作用,可以共同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发展。对外防治主要是针对植物产品的进出口防治,由海关负责进出口防治,可以有效避免外来物种进入境内,减少对森林植物造成的影响;林业防治必须由林业部和林业局共同负责,通过林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农林业防治的整体质量。由于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可以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2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林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加大了对生态修复工作的投入力度,相继开展了许多植树造林活动,如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得到有效提高,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这些人工繁殖的森林系统形成时间较短,树种较为单一,结构不够合理,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缺少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容易受到大范围病虫害的侵袭,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人工繁殖的林区,形成的病虫害往往会进一步向天然林内传播,使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危害进一步升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工造林结构不合理,是林业病虫害多发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2病虫害种类多
由于对于林业产品的出入保护检疫措施不当,防治水平、防治力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森林病虫害类别在逐渐增多,并朝着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过去次要的病虫害逐渐演变为影响严重的病虫害,同时杀虫药剂的治疗效果不断减弱,部分病虫害产生了耐药性。另外,随着药剂长期不科学、不规范地大量使用,出现了全新的病虫害,短期内难以研究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其传播迅猛,破坏力极强。森林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必定会给林场树木资源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平衡,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造成重创。
2.3用药不当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当中,化学药物应用不规范。当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当中,存在设备陈旧于老化现象,推广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同时,由于各林业部门之间缺少良好的协作性,病虫害防御机制不完善,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很大阻碍。目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主要的防治手段是通过农药进行防治,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有益昆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性,还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
3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3.1因地制宜做好林业结构
在开展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分析,选择适生树种。如果部分地区树种比较单一,很容易造成病虫害大面积严重发生,为此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在前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生能力强、成活率高的树种,提高整个林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
3.2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
在林业病虫害种类较多的情况下,各地方林业还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林业病虫害数据库,对各类病虫害的病症表现、病源、多发时间、主要危害等信息进行集中整理,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明确指导。之后则要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先进技术建立森林病虫害检测系统,尽可能在病虫害出现的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并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来准确判断出病虫害种类,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这样在病虫害影响范围较小的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防治方法,都不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3.3确保农药合理利用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要想真正实现无公害防治,最主要的就是对化学制剂的农药进行合理控制,因为这些药物会导致林业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损伤,随着药物的不断积累其危害会显著增加。林业工作人员在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时,应该积极加强对化学农药的合理把控,尽量选择天然无污染的农药,有效减少对林业苗木的伤害,促进林业生态发展平衡。为了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最主要的就是对现有的化学农药进行妥善优化,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确保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采用危害比较小的微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3.4完善相关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一方面,林业部门设立工作责任制,做好责任细分工作,制定认岗领责责任书、目标管理责任状等,让每项工作者都能够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使得每个工作都能够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健全对应的监督制度,形成长效的检测机制,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执行,抓紧、抓好、增强整体检测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森林害虫情况展开预报与监测,对于可能出现病虫害的地区进行上报、标注,并进行平时的检测记录工作,构建出有记录性、条理性、系统性的工作数据,不但能够方便内部的沟通与共享,同时还能够形成科学性的记录条目。
3.5保护森林,适当退耕还林
我国地域非常辽阔,在森林分布上,各地差异性较大,人均占有率还非常低,而且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人们没有充分重视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对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破坏,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也严重威胁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合理的退耕还林,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覆盖率,还能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降低病虫为害,另外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4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采取综合的防治策略,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全面跟踪监测。严把检验检疫关,避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淑琴.浅谈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3):166-167.
[2]孟凡丽.浅析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134-135.
[3]陈伟琴.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J].基层建设,2018(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