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于建筑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供热供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大气环境污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出现的空气质量问题,多集中在北方城市的冬季供暖期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品质的生活对供暖质量和空气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降低冬季供暖期间大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冬季空气质量,成为了当今供热和环保行业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村清洁供热工作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农村;清洁;供热工作
引言
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现阶段已受到多方掣肘,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设多种能源有机整合、集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正成为大趋势。根据项目周边能源资源条件,合理匹配多种能源形式,建设基于多能互补方式的区域供热制冷系统,能很好地解决缺少集中热源、缺少集中市政热力管网等等问题。多能互补方式的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能大幅度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1冬季供暖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冬季供暖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内容:北方的冬季采暖期大量采用燃煤取暖,导致与非采暖期污染物浓度有着明显的差异。采暖期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浓度要比非采暖期高,从而加重了空气污染。以北方城市长春市为例,冬季供暖期长达5个半月(从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初),燃煤供热比例高达95%左右。通过对比近10年来的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各污染物平均浓度发现,采暖期的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偏高,其中SO2浓度值是非采暖期的5.5倍。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每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PM10和PM2.5数值都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冬季供暖期间受燃煤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升高而引发污染天数增加。2013年全市污染天数为134天,其中重度污染天气达43天,而41天出现于采暖期。冬季燃煤取暖的污染物排放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燃煤污染治理和调整能源结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气环境。。
2农村清洁供热工作的建议
2.1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房超低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农村清洁供热工作的建议之一是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房超低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尽管《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排放浓度限值还是远远高于燃煤热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标准。相比较于热电厂,锅炉房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成效较低。若想进一步提高城市冬季空气环境质量,可对新建、扩建、改建锅炉房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满足节能标准的同时采用超低排放技术建设锅炉房,这将有助于实现未来和远期大幅度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目标需求。此外,对于现已建成的区域锅炉房,加强环保监测督查,制定严格的监管办法,避免在实际中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2.2燃气空气源热泵在清洁能源供热中应用
农村清洁供热工作的建议之二是燃气空气源热泵在清洁能源供热中应用。随着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各供热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能够保障供热、清洁供热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在各清洁能源中,天然气因其清洁、便捷输运等特点成为首选燃料。然而天然气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17—2018年供暖季,煤改气等环保治理行动的快速推进,我国大范围出现“气慌”。与此同时,传统燃气锅炉耗气量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慌”。
为此,如何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用气压力,保障民生供热,成为供热行业各专家学者所研讨的问题。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作为一种新生的供热设备,引起了供热企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某工程为例,进行相关介绍。某工程中供热建筑形式主要为较新的住宅小区、老旧住宅小区、商业及公共建筑,各建筑综合热指标约为47W/m2,首先是工程技术路线。综合考虑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对比燃气锅炉,燃气空气源热泵具有初投资较高,但运行成本较低的特点。为获取最佳的经济平衡点,项目采用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天然气锅炉组合的技术路线,即将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与燃气锅炉分别按照热泵100%、9:1、8:2、7:3、6:4、5:5进行配比。以某小区为例,该小区供热面积为20000m2,根据建筑形式及气候特点分别按照上述配比进行设备配置。其次是运行策略。在运行过程中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作为基础热源,燃气锅炉则作为调峰热源。当室外温度高于-3℃时,只启动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供热;当室外温度低于-3℃时则启动燃气锅炉作为调峰热源与热泵同时进行供热。
2.3依据耗煤量核算
农村清洁供热工作的建议之三是依据耗煤量核算。模拟某户家庭一天24小时内的电热需求的工况。热电联供系统运行情况主要包括电输出、热输出及热水温度。统计得系统一天之内的电量。用户在一天之内的用电量需求为8.4kWh,用热量需求等效折算为电能是10.6kWh;燃料电池一天之内发电量是9.5kWh,将燃料电池输出热负荷折算为电能是10.6kWh。假设天然气由煤炭制备,电能由传统的火力发电获得。通过采用热电联供和采用煤炭发电两种情况下的煤耗,对比传统用电用热方式与热电联供方式的能耗。传统用电用热方式由电网提供所需热电,假设电热水器的效率为85%,则一天之内所用的电能为20.87kWh。中国平均供电煤耗370g标准煤/kWh,则产生所需的电能需要消耗的煤炭量为7.721kg。热电联供系统一天之内的发电量是9.5kWh,燃料电池输出热负荷折算为电能是10.6kWh,对于CHP来说,这部分能量无需额外能量提供,采用余热供给。假设DC/AC变换设备效率为97%,带重整器的燃料电池CHP系统的总效率为72%(保守估计),则天然气需提供的能量为49MJ。可计算所需天然气的体积为1.35Nm3,即由煤炭发电提供的煤炭量为3.38kg。
2.4超低环温空气源热泵
农村清洁供热工作的建议之四是超低环温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它是热泵的一种形式,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如煤、燃气、油、电能等)的目的。螺杆式超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在空气源热泵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能够低环境温度下运行,比传统的空气源热泵能效比高。优点:制热过程只耗电,无二次污染;系统可24h运行,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用于夏季洗浴热水制备使用效果良好;缺点: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冬季使用效果差,环境温度越低能效比越低,由此造成除霜用电量增加较大,选型时需增加设备数量。在环境温度-17℃时,能效比仅为1.7左右。
结语
总之,北方城市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非常高,大量的燃煤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控制污染物就要控制煤耗、减少排放。因此,改善大气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关键是优化集中供热系统、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监管力度、推进清洁供热进程、调整供热能源结构。
参考文献
[1]穆泉,张世秋.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87-2094.
[2]王建英,陈珂,刘洋,等.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J].当代化工研究,2017(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