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现在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期,与此同时,城市化规模和工业化也是发展的最高峰,那么土地资源又有限,人口相比过去没有大幅减少,所以人和土地的矛盾就更加的激化。目前我国面临多种矛盾,人与地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矛盾、土地管理政策和实施的矛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和现实需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状况呈现出人多,地少,特别是可用耕地人均面积更少的现状,所以,总结出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现状,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从事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相关人员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概述
近年来我国由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镇用地量增多,农民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导致了耕地数量的不足,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和耕地抛荒上,由于很多种植物不符合某些地区的自然结构特征,且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让农村存在大量的闲置农用土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此外于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上的投入比较少,从而出现了农村土地长期无人管理的现象,偏离了农村进行优化配置的目标,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率相对较低。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还有其它因素也对农村土地资源造成很大影响。
2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经济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
土地规划不仅仅包括对各种设施的土地位置和规模进行规划,还对其运营方式进行规划,当今大部分经济用地以林下经济为主,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还能够带来相对的经济收益。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下经济作物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便是土地问题,我国林下经济作物发展水平不均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森林土地分布不均衡。我国林区大多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在这些地区我国林下经济作物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而缺乏森林的地区想要发展林下经济作物却难以找到足够的森林地区,这边是由于土地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大部分荒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2部门职能定位不准
当前,我国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部门众多,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所涉及的部门众多,所管理的职能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管理途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宏观调控能力差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一些相关的机制不够完善,致使土地在实际的供应上达不到高度的透明,在实际的土地资产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从而致使腐败的现象发生。
2.3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存在问题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健全的体制来进行,然而我国对土地整理体制的建设却仍有较多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在利用完土地后,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后续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此外,要进行土地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专业知识的支持,然而当今我国进行土地整理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也缺乏专业知识,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只能临时寻找专业人士进行整个土地整理工作的规划,然后再由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规划来进行实施。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规划人员可能会由于对当地的环境不够了解,导致在进行土地整理規划时会忽略部分影响因素,最终在根据其规划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时又缺乏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工作,难以及时进行补救。
2.4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流转不规范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各项目开发建设用地不断增多,农村尤其是郊区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大多数项目用地缺少规划和论证,且土地使用价格也比较低廉,致使土地使用比较随意,只注重投资建设,较少考虑可持续发展。
3解决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3.1提高土地资源规划的合理性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较小的问题,在土地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应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规划,充分结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趋势及要求,加强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期妥善利用土地资源,最终确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在土地分配的过程中,需根据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组织和协调的合理性,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为后代的发展保留更多的土地资源。
3.2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在土地资源管理全过程中,制度居于关键地位,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使管理体系得以完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完善土地保护制度,对一些未开发的土地进行保护,如沙地、盐碱地、荒草地等等,使此类土地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以免造成荒漠化;再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最后,构建土地监管机制,采用日常管理与定期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多方主体间的联系,构建多方联动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实现土地的科学长效监管。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耕地园田化基础设施遭受破坏问题,相关部门在不影响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农业耕地的详细规划,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做好计划,分步实施,进行水利设施配置和道路建设,使其达到易于机械化生产的目的。
3.4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采取土地集约化管理措施,要求城镇、乡村等项目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将用地标准贯彻落实,使土地得到合理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这将要求城镇与乡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减少和避免土地闲置与浪费。同时,还要确保项目合理性,建设完整的体系布局,做好老城区与乡村低矮、破旧房屋翻修重建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并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此外,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前乡村人口涌向城镇的现状,适当扩大城镇用地建设范围,缩减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5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管体制
合理的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加强对《土地管理法》的同时,还要对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滥用土地的现象进行曝光处理,已达到警示的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用地范围在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相争夺,要对这些规划用地进行合理的部署,严禁出现私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象发生,科学的安排公用建设用地。
结束语
土地资源作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起作用不言而喻,在实际的开发利用中,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关政策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规律。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所面临的困难有很多,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这些土地资源,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国家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延锋.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的探讨[J].居舍,2019(35):174.
[2]曹颖.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01.
[3]周黎明.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208.
[4]贝锦新.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3.
[5]柯伟.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