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毛高锋
[导读] 在当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当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证建筑模板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系数,使得高层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工序流程较为繁琐,施工难度较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技术问题。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开进行研究,分析高支模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施工准备
         提前开展工程地质勘察作业,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情况,合理分配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施工资源,制定完善的高支模施工方案、明确施工顺序与各项技术参数。同时,开展材料质量检测、模板配置、测量放线等准备工作,为高支模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前提基础与良好的施工条件。此外,组织开展技术交底工作,构建三级技术交底体系,确保全体施工人员均了解高支模施工工艺、掌握相关施工技能。
         2.模板安装
         目前在多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选择配置木质高支模板,便于开展高支模板吊装、拼接以及安装作业。在高支模板安装环节,综合分析工程施工情况与各项影响因素,在模板适当区域预留出一定数量与宽度的施工缝,确保所拼接高支模板不会受到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形问题。简单来讲,则是在高支模板中预留出一定的自然变形空间。同时,根据工程施工条件,精确计算模板板材厚度、规格尺寸。
         3.楼面支撑安装
         在楼面支撑安装中,预先对梁与轴线进行标齐,将误差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开展脚手架安装作业,对脚手架进行固定处理,保持脚手架平齐、且两侧锁紧;对楼面支撑结构中的钢管、扣件等材料的质量性能、规格型号进行检测;使用直角扣等工件,对纵横水平杆以及立杆进行扣紧处理,禁止出现遗漏问题;将立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立杆在平整、硬化施工场地中加以落地设置。可选择在端部处加设木板底座,预防支顶下沉问题出现;对扣件材质的选择,应优先采用锻铸铁材质扣件,确保扣件性能质量符合我国现行《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标准;禁止将立杆向同方向倾斜,在支撑结构搭设过程中,实时观测立杆垂直度以及水平偏差,及时对立杆加以校正,避免积累过大偏差值。
         4.外框架柱梁安装
         外框架柱梁施工环节由柱体浇筑、梁板浇筑等步骤组成。当外框架柱梁在井字梁屋盖安装时,需充分利用排架,为外框架柱梁持续提供支撑力,确保柱梁结构稳定性。同时,对脚手架以及建筑各层外框架柱梁进行拉结加固处理,确保建筑外框架柱梁、脚手架以及斜向支撑三者将保持相对稳定的拉结,将其进行紧密衔接。
         5.混凝土浇筑
         在高支模安装作业结束后,及时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遵循“先中间再两端”的浇筑施工原则,优先对中间部位浇筑混凝土,逐渐向两端延伸浇筑;在混凝土浇筑量较大时,为保障浇筑质量,应开展分层浇筑作业,在各层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后,开展混凝土平铺处理,再开展后续混凝土浇筑作业,严格控制各混凝土层厚度。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长,预防出现混凝土提前初凝问题;根据高支模施工要求、所制备混凝土种类性能,合理制定混凝土振捣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振捣量,预防过振施工问题的出现;在必要情况下,灵活采取分段、连续浇筑或是分层浇筑方式。混凝土层厚度、混凝土段长度视混凝土性能与初凝时间而定;实时观测混凝土浇筑作业情况,在出现支撑结构与高支模板偏移、扭曲变形等问题时,及时中断施工作业、分析问题成因、采取有效问题解决措施。同时,采取相应施工措施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

在混凝土提前初凝时,重复开展高支模安装与混凝土浇筑作业。
         6.高支模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开展高支模拆除作业。如若后续仍需开展高支模施工作业,应将所拆除模板进行清洗处理,去除模板表面所残留混凝土,并对模板垂直度、结构完整性进行检测,待模板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再循环使用模板、开展后续高支模施工作业。如若模板损坏,应更换新的模板;禁止野蛮拆卸模板,并按照相应顺序开展高支模板拆除作业。优先拆除后安装的构件,最后拆除先安装的构件。同时,遵循自上而下施工原则,顺序开展模板拆除作业;禁止将所拆除模板与各类构件从高处向施工场地抛掷,应对所拆除模板构件进行分类,将损坏的模板集中进行破碎处理,或是再生利用;提前做好施工场地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区域四周摆放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机械设备与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禁止同步开展上下拆除作业,将连接件与支撑支架进行逐步拆除。
         二、高支模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1.施工技术检测
         部分建筑工程中,频繁出现各类高支模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支模施工方案缺乏可行性,配套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较为片面、技术标准模糊、所使用施工材料质量低下。因此,在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准备阶段中,对施工图纸及高支模施工方案开展审查工作,进行模拟施工,及早发现与完善高支模施工方案中所存在的各项技术性问题。同时,根据施工方案,构建起健全的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或是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明确各项技术标准与施工细则,为后续高支模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参照。此外,组织开展施工现场旁站监理工作,管理人员实时观测高支模施工情况、环节步骤,在出现违章施工和各类施工质量问题时,及时采取有效问题解决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2.高支模施工验收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在工序交接环节,对上一工序施工成果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在检测结果基础上分析是否存在施工质量隐患与缺陷特征,针对性采取问题解决措施。在质量检测结果与工程高支模施工要求完全符合,或是有效解决所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后,再组织开展后续施工作业。在高支模施工作业全部结束后,组织开展全面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灵活应用各项无损检测技术。例如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结构的完好性。
         3.大型高支模拆除
         大型高支模拆除作业难度系数较大,且拆除步骤较为繁琐,结合施工情况针对性制定作业方案,避免出现蛮力拆除模板、拆除作业顺序不合理、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等施工问题。同时,上报工程施工情况与高支模拆除作业方案,待作业方案审批通过后,开展后续高支模拆除作业。在高支模板体积较大、或是跨度较大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一项危险系数较大、施工难度系数较高的分项工程。只有深入了解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有效控制各环节施工质量,根据工程施工情况明确技术标准,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水平及质量,为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静.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
         [2]张彬,李爱玲,赵忠保.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
         [3]何一龙.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