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TEM教育理念不仅对学生的学科学习造成影响,还帮助培养综合性人才。本文将从在小学数学中运用STEM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入手研究,探析可行性的运用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前言
STEM教育理念相较于其它理念,它的优势在于涵盖范围广泛,可以进行多领域的知识融合,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我们知道知识是有领域划分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做到多领域教学。以此来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小学作为终身教育的正式开始阶段,要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生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逻辑思维,而STEM理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小学教师要加强重视程度,积极开展有效的运用教学策略。
一、STEM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是着重灌输数学知识,比如公式、概念以及解题方法,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学逻辑思维、对公式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思维的养成,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出现成绩不佳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很多女生而言,因为本身逻辑思维不强,教师教学吸引力不高,导致很多女孩不喜欢学习数学,而且想学也没有能力提升自己的成绩。STEM教育理念摈弃了被单一学科束缚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进行多学科领域的学习,励志教育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人才。而随着STEM教育理念的引进,使得传统教学受到了冲击,并且为了顺应新时代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要主动做出改革。而STEM教育理念重点就是要求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一般资料以及这个阶段教学的需要,以此来符合这个学习阶段学生最真实的学习需要,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破解学习障碍。TEM教育理念下,教师也成为了多元化的角色,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根据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领悟能力等进行内容的合理编排,不能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之外,只有对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的条件下,才能拓展更高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否则还是要尽可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内容变得易懂易消化易应用。甚至可以将简单的解题方法告诉他们,重在培养小学生的喜欢学数学的兴趣,不能一上来给小学生学习上枷锁、上难题,直接会降低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中遵循STEM教育理念原则,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培养数学思维,学会举一反三,提高数学综合素质。STEM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更加的注重实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会采用活动时间的教学方式。STEM教育理念更能理解小学生在自身年龄阶段所能够接收知识的情况,包括能够接收多少知识量、理解知识的能力有多高、知识应用能力到哪里等情况。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理解能力相挂钩才可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让小学生喜欢学数学,培养数学学习的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STEM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一般资料以及这个阶段教学的需要,以此来符合这个学习阶段学生最真实的学习需要,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破解学习障碍。下面是几种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课程内容综合化、整合化
STEM教育理念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策划者和引导者,要求对课程内容做到整合化和综合化。数学教师应当深度挖掘课本内容,尽可能将教学文案设计的浅显易懂,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与能够听得懂。然后在听懂的基础上在进行逐步、逐层次的实践应用,目的是培养小学生解题的兴趣,引导和逐层次的教学是STEM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STEM教育理念还要求可以进行跨学科交叉教学。其实当我们长大以后才发现很多课本上的数学题目都是有失逻辑,但是传统教学又非常果断且权威的阻止了学生对题目的进一步思考,因此我们称传统式教学为填鸭式教学,根本没有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STEM 教育理念主张跨学科教学的意思是,让教师们能够将数学题目融会贯通,与学生素日接触的学科、生活各方面有机联系起来,既可以便于学生们理解,也能够增强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一无用处。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们可以让备课内容变得更丰富一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用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整合,教师从知识的社会功能为入手点,将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设计出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对课程知识进行掌握;当教师开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时,教学效果才开始逐渐浮现。如果只是教师的自娱自乐,自问自答,根本不管的学生是否理解,理解了多少,那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当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时,就可以有更多空间让他们思考与探讨,自主思考意识对学习是非常有用的,虽然进程缓慢一些,但是却便于巩固与全面了解。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联想运用法和综合运用法,从先前学过加减法计算推理到了混合运算的逻辑思维上,让学生分层小组形式,然后思考与探讨如何才能破解混合运算,然后通过评价各个小组的解题结果与过程,让学生们理解自己在思考中的逻辑错误,继而理解与掌握混合运算的逻辑思维方法。然后教师通过将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常见的事物联系到起,比如可以用英语单词加到提问中,像“爸爸买了三个Apple,给了小明1个,妈妈又买了5个Apple,问小明家中共有多少个Apple?”。此外教师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们的好感。
(二)课堂形式趣味化、多样化
因为小学生大多只有6到12岁,还处于一个比较爱玩的年纪,他们很难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设计出多种多样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玩游戏或者实践中对知识进行理解掌握。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兴趣才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通过对课堂结构设计,比如说比赛教育、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生活教学等方式,教师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力还不健全,但他们有很强的好胜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尽可能对学生的这一特征进行利用,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压力,积极对课堂知识进行理解,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比如,教师在回顾“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时,就可以采取回答竞赛的方式。比赛前设置一个个关卡,每一个关卡是十个计算题,只有算对了,才能通过。如果成功通过,就会获得到一些奖励,最终奖励得到的最多的就为本次回答竞赛的第一名,还会有额外的奖励。小学生作为普遍有好胜心的群体,只有激发出他们的好胜欲,并且引导在学习中应用时,才能积极推动的教学的发展。
(三)课堂选材生活化、对应化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要做到真正的理解掌握,防止影响以后的学习。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特征群体,只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才能让学生主动愿意参与进来。教学也是如此,因此为使小学生能够较全面准确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备课阶段选择素材时要最大程度保证素材的专业化,同时为方便学生理解课程知识,老师选材还要生活化,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素材对应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周长、面积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操场看看,跑一跑,感受一下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思考讨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与实践只有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体现出教学的实践价值,同时也能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还会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相信被传统教学过的学生直到成人,都不会讲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中,这就是传统教学与STEM教学根本区别所在。
结语
STEM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应该做到对课程内容结合教学经验,学生需求思维能力合理整合、将课堂形式尽可能符合学生年龄需求多样化和趣味化、将课程素材选取生活化和专业化等,以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知识的可能性,STEM教育理念相较于其它理念,它的优势在于涵盖范围广泛,可以进行多领域的知识融合,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我们知道知识是有领域划分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做到多领域教学。以此来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小学作为终身教育的正式开始阶段,要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生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逻辑思维,而STEM理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小学教师要加强重视程度,积极开展有效的运用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海荣.“STEM”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7(14):45-46
[2]杨亚平.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工程类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楼曙光.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12.
[4]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8,21(4).
[5]黄晓,李扬.论STEM教育的特点[J].江苏教育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