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已经全面展开,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了现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课程,更是学校课程安排和老师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能力的起点。小学高年级同学已经有了简单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意识,是培养学习以及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 小学高年级; 有效策略
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核心素养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学科知识内容也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忽视,教学方式固定化,都使得学生核心素养并未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在反思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也要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历,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1.1教师对核心素养不重视
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产生畏难情绪。虽然学校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对上课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创新,但大多数的改革没有落到实处,大多数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方式,一时之间很难改变,只有在学校考察时才会对课堂进行设计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是围绕考试目标对课本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这种教育方式较为死板,学生没有对课堂知识进行思考和挖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传统教育是为了应试而展开教学的,因为数学课堂依旧采用大量习题来对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技巧,采用题海战术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
1.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灵活
部分老师在上课中忽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按照自己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与学生互动,缺少沟通,老师对学生上课掌握情况不了解,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每个班或者同学之间的认知能力是有所不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与学生沟通,不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老师与同学之前缺少沟通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上课的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偏离,学生理解困难,不能感同身受,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提高。
2.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能在平时学习中只在乎分数的提升,不能只以成绩好坏为评判标准。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对学生走入社会之后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除了要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也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教学首位,要懂得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深度探索知识本质,要让学生在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下主动寻求学习方法。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实践应用方法,最终提高个人综合核心能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逻辑性以及严谨性相较于低年级来说是很严谨的,对于这部分面临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而言,也是思维模式的锻炼与提升。相同教学环境之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核心能力越强,学习效率也能同时得到提升。针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却大多实行题海战术以提高成绩,但是能力的培养却放下了。
针对这部分同学,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3.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3.1创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数学理论知识相对单调枯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的向学生输出知识,要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又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基础,所以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合理创造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应用到生活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感觉数学问题不再枯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比如,在对几何体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引入一些现实中我们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分别都属于什么几何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感觉这些事物离自己很近,更容易理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实践能力。
3.2改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检验老师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是通过课后习题或者考试来进行的,考察内容比较单一,只能对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进行评价。核心素养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可信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例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或小组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关于对于数学统计知识的巩固,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研,收集每个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每个月花费在食物上的支出,并对所收集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加以整理和分析,看从中会发现什么数学现象,在课堂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结果的汇报,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团队的形式,也能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小组作业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为了作业得到好成绩而努力搜集资料,开动脑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3小组合作学习,重视课程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成长,同时也可以获得思维拓展的机会。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也是十分可行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时,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氛围建立起互相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内容的探讨,大胆分享各自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促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成员的人数以及各小组成员的组成标准,要保证小组成员的学习差异性,切实学生能力的拓展与锻炼。另外,小组合作组长的确立,也应采用轮流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均衡的发展机会。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一定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核心能力。
结束语:数学作为小学课程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同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针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并不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在紧跟时代发展的同时,还要探究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教师还要深度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把握好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方式。学生在巩固教材理论知识时,还要有适当的社会实践,借助寒暑假等假期,走进社会,进入田野,把课本知识好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徐高蓉.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2):69.
[2]张守相.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9,(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