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为了促进全方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教学方式也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更新迭代。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内容为例,就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效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效率
引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贯穿了我们的一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数学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在往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中将会越来越复杂,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教师要极大地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与课堂游戏结合
学习数学越来越困难,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习题训练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过多的习题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致使学生感到更多的压力和负担,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课堂游戏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以这种方式打造一个更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改善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在玩游戏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惩罚与奖励机制,这一机制能加强学生的上进心。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可以预先准备几个小方块,在给定的时间下,看谁能用小方块摆出更多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能够摆出最多不同的长方体的学生可以奖励一张书签或者铅笔,而没有摆出的或摆的数量最少的学生则要接受惩罚,惩罚内容可以有表演节目等。
2.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用具——多媒体技术,如今,大部分的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能用板书和丰富的语言描述一些抽象的知识。而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时间。数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播放视频或图片能更加生动有趣,直观了当。而以PPT代替板书,不仅能够保护教师的健康,也能在教师讲到之前学习的知识点时很快地播放出来给学生复习。例如,在讲授《图形的变换》这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是用一张纸,通过对折纸张来讲解轴对称图形,而有了多媒体设备后,可以通过一些视频、图片或者PPT来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原理以及图形是如何平移和旋转的。多媒体的展示更加美观,学生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图形变换的过程。
二、与生活实际结合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离开实践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理论结合实际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数学中涉及较多理论知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都比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或者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可以让学生保持数学思维的活跃程度,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再是机械式地记忆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章时,可以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每堂课上课前,由一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日记。比如,和家长去购物是分别购买了哪些商品,每种商品共计几件,每件多少钱,所有的商品加在一起,需要多少钱。加深学生对于四则运算中知识点的掌握。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的奥秘。
三、分层教学法
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然而,给学生分成好班和差班,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适用。这种教育形式如果没有正确地疏导学生的心理,易导致尖子生、优等生自恃过高,而普通生、差等生产生自卑心理。随机分班的情况下,班上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天赋、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不一致。平等对待学生并不是指对每个学生都采取相同的教育策略,而是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心理,重视每个学生,而不是忽略成绩差的学生,对性格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问难度不同的问题。分层教学即是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由于小数的乘法与整数乘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预先复习整数乘法,在讲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不同之处,以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中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在教学中,先举个例子,以“2.3×5.6”为例,提问普通学生23乘以56是多少,而对于2.3乘以56,2.3乘以5.6是多少这一问题,则提问优等生或中等生。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不仅避免学生走神、分心的情况,而且满足了学生解题的成就感,并且实现了分层教学的效果,促进了高效率的课堂的建立,避免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而造成浪费时间,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小学数学中,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操能力。本文提供了提高学生兴趣、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和分层教学这几种方法可供参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从多方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9(23):88.
[2]陈国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