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 王明业
[导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展水利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城市的防洪功能
         摘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展水利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城市的防洪功能,方便用水调度。这还需要工作人员为整体的河道防洪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以便于按照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施工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道防洪;治理工程
         引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综合治理,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特点,使城市建设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生态。河道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全面改善与治理,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更能够在城市防洪和污水处理方面提供良好保障。所以说,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治理好河道问题,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更是城市未来建设的总要求。规划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城市河道情况,充分进行研究与实践,科学合理安排河道建设,使河道工程能够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建设,实现可持续增长目标。
         1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现存问题分析
         1.1河道生态治理设计存在误区。在河道治理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沿用了城市河道治理的方案,生搬硬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例如:采用大面积的混凝土护坡设计方案,不仅切断了河流与农田之间的天然衔接,而且严重的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大量的引入异地林草植被或者按照城市的要求建设各种景观,与当前环境十分不协调。此外,河道本身是一个丰富的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除了提高河道本身的灌溉、防洪、抗涝等功能外,还需要重视河道自身生态系统的保护,合理的处理治理规划与河道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2不同类型项目规划无序。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都加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整体规划方面,仍缺乏统一性,导致相同类型的建设项目重复、无需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同一条河流采用的治理方案不相同,例如对于河道的护岸形式选择不同,导致河道的上游与下游之间不协调,不统一。(2)相邻河道治理段采用的项目规划不一致,导致两者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无法形成联系的河道治理。(3)在河道进行治理过程中,缺少现场的实地勘察,导致最终设计方案与河道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包括河道土石方工程量、配套建筑物数量等数据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4)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争投资、凑项目的情况,往往多个项目当中都对同一段河道进行了治理规划,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
         2河道治理工程和防洪的主要措施
         2.1河流的平面布置规划。城市河道需要整体规划设计,那么,在规划过程中,则需要做好确定,对河流走向进行平面布置上的设计与规划,对重点的区域要做好重点整治,比如增加相应河道拦截措施,避免出现洪灾,危及到城市的安全。良好的防护措施能够使河流减少对两岸护坡冲击,同时,也能从根本上确保对河流的控制,避免因为河水流动的动能对下游设施造成破坏。要合理规划设计,对重点部位进行有效的控制,把握好综合影响因素,对于特殊河道区域,如弯曲河道或浅滩沙洲,则要重点控制与管理,做好合理性的规划,以便有效减少河流对河岸冲击。还要考虑到美观性,通过特殊河道治理,提升整体应用效果,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城市增容,要考虑到河道两岸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断面结构上的控制,使河道具有河流控制能力。
         2.2护岸的布局设置。发挥河道防洪功能的关键环节就在于河道护岸的设计工作,在具体开展布局工作时,需要科学选择护岸的高度、长度、厚度及形状等具体数据信息。一般来说,由于护岸长时间与河水接触,且会受到河水水流的冲击。

因此,必须要保证结构的密实程度和承压能力,避免护岸出现缝隙而导致水流泄漏的问题。目前,比较常见的护岸材料就是混凝土结构或者土石结构,这是因为使用这种材料方便就地取材,能够有效节省防洪的经济成本,符合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有些地区还使用了生物护岸的方式,避免水土流水问题,建设绿色化的护岸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此外,护岸的布局工作还需要重点关注于护坡的坡度设置问题,这是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功能的关键环节。
         2.3重视河道治理的管理规划。在河道治理的前期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河道管理的规划与设计,重视河道蓝线规划,管理机制以及运行管理制度方案的编制,以确保河道治理效果的作用发挥。(1)河道蓝线规划:一方面需要注意河道治理规划的可行性,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2)制度建设: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并非一朝一夕完善,需要坚持整治与长效管理并举,避免河道整治出现“回潮”问题。而这一过程中必须明确河道治理的主体管理部门的职责,并采用“管养分离”的方式,通过奖优罚劣,保障河道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4河道治理注重生态环境。河道治理除满足防洪要求外,重现生态河流,河道形态多样性恢复。河道的蜿蜒性使得河道拥有主流、支流、河湾、跌水、深潭等多种形式,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滨水景观,将河湖水系作为一个生命体,以打造生态健康的河床、堤岸、河岸带为抓手,以打造“鲜活”河流为流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目标,提出保障、维护、修复、改善、控制等综合治理措施。物物种多样性,又能加快工程建设。
         2.5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行多级河长制,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县、镇党委、政府把河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开展巡河调研,直面问题,督办整改,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2.6河道辅助建筑物规划。对辅助建筑物的有效组合,加强河岸的防护工程,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出现堤岸崩塌、控制河流横向变形,更能够依据河岸建设可利用的建筑,与河道治理同时布设,良好的辅助工程是河道控制的防线,保证了河道的安全性,对导引水流、改善水流流态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辅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需要以河道设计为基础,全面结合好城市的整体要求与布局,充分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设计好相应辅助建筑物位置,进一步提高河道的治理功能,让河道工程在城市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有效的条件下,还要开发辅助工程的各项功能,为人们生活提供保障,满足经济建设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做好河道辅助建筑物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要围绕辅助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进而整体规划与布局,通过辅助工程进一步强化河道形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全面做好整体性的规划,要在辅助建筑物中增加多种技术创新,形成区域功能,缓解城市发展压力,展现城市形象。辅助措施的规划,也需要考虑到环境的问题,要保证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发展,符合自然发展一般规律,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控制作用,推动河道治理健康发展。
         结语
         河道的治理和防洪措施,需要从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利用问题。在治理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对河道治理的力度,河流管护治理进入新阶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步步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陈庆群.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10).
[2]刘丹.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12).
[3]徐彦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4).
[4]王文周,熊伟.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9,36(24):115-117.
[5]周兴虎,李永兵,陈政.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J].江西建材,2019(1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