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相关应用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第5期   作者:许依盼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智能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化制造行业当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不仅提升了制造和生产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质量,因此相关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践应用
         引言
         近几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其应用的范围也不再只局限在机电工程方面,而是在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这项技术已经成了当代工业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实质上是将电子和机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看对机械的智能化管理,减少了人力物力在这方面的浪费,加强了智能制造的现实意义。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的相关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都是现代化技术领域中的突破与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突出了技术融合优势,智能制造也正需要多种技术的结合,用以提高智能制造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其结合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向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化、电子化、自动化控制,很好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及质量。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突破与发展,其以人类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并以人工智能创新智能制造,基于人工智能网络下的智能制造技术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制造生产中,更离不开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需要接受相关的指令,并形成指令操作,这需要很好地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机械控制技术。因此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是必然的,其是推动智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要实现创新升级,也离不开智能制造技术的结合与融入。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2.1传感技术的应用
         作为智能制造中的核心技术,传感技术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意义重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充分考虑传统技术的应用缺点。就传统的生产制造系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传感技术的应用而言,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进行获取,从而及时对生产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控制整个制造流程,还能及时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预警处理,从而保证总体的生产质量。
         2.2数控生产技术的应用
         国内机械加工企业在这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合理使用,其在刚开始得到发展的时候,主要是运用到了数控技术当中,从而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机械制造的整体效果,而且对工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过程当中,数控制造工作主要是利用智能化控制模式,这不仅可以提升机械产品的准精度,而且还会减少工作者的工作量,而这正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当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机械制造中,对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操控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若想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那么最好在生产制造期间使用CPU与终端设计相融合的操作形式,利用操作中的实时性诊断和智能化控制,来建立立体的实时检测系统,这样就可以对机械加工和操作流程进行模拟,从而便会确保数控机床操作的精准性,并为机械制造工作带来数据上的支持。
         2.3自动生产线技术应用
         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逐渐解放了人工劳动力,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操作水平。当前在智能制造中,也更多地采用自动化生产与智能化控制,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也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与自动机械控制效果。

智能制造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利用了电子技术,形成了对自动生产线的光电控制与人机交互,以计算机控制系统形成对自动生产线综合控制,实现了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也为无人化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优势。在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中,也需要应用到数控技术,可以说,数控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的融合极大提升了技术优势,也使得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形成了生产要素一体化管理模式,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也向着网络化生产模式发展。
         2.4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实践应用
         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无疑是打破了传统制造领域的发展堡垒,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突破。所谓的工业智能机器人主要综合人工智能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优势,在产品生产质量、生产效率方面等取得了较大突破。其中,对于信息资料的区分、生产过程等环节都可以起到良好把控作用。举例而言,智能机器人处于启动状态时,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控制,装置系统会自动化完成一系列周期动作。再加上受到PLC技术的控制作用,基本上可以达到预期应用效果。
         2.5超柔性加工
         超柔性加工模式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在实际加工生产过程中,可利用系统作为基体,来满足产品的基准需求;(2)系统与设备本身的关系,如在机械设备出现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则系统将自动施行优化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令超柔性加工模式实现拓展;在机械设备柔性方面,可依据产品特性来对设备本身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以满足加工需求;在工艺柔性方面,如产品刚性加工需求转变的话,则系统本身可及时进行指令调整,进而显现出设备加工中的容错性与柔性等特点;在产品柔性方面,如机械加工生产线上的产品更新换代,则系统将自动保留上一产品加工的特性,在兼容能力下可令系统本身完成技术转变,令产品的参数属性等满足更新换代的需求;在维护柔性方面,系统本身依据信息反馈传输形式,可对各加工环节产生的信息值量进行整合,并及时辨别出信息中含有的隐性问题进而可自动处理故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扩展柔性方面,系统依托于生产需求可提供模块拓展渠道,以增强设备的应用性能,以满足机械制造的加工需求。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趋势及建议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运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从整体运行效果上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仍旧存在较多亟待攻克的问题。从当前应用现状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面临整体水平不高以及应用领域较小的局限问题,究其原因,实践应用过程中缺乏相关实践经验支持。鉴于此,建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最好朝向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驶进。需要注意的是,机电一体化装置主要是以微电子与集成芯片等技术为主,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小体积、低耗能势必会成为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发展方向,不断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让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获得了普遍的使用,这因此极大程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机器设备和电子技术相融合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制造方式,能够让我国制造业成功实现转型,而随着将来我国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相信智能化技术会进一步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林林,陈岗.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16):251-252.
         [2]郭露.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216-217.
         [3]陈楠.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具体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8):18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