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24期   作者:李刚
[导读] 社会在不断进步,电力能源在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在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电力营销企业和技术人员要引起足够重视,明确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要点,综合考虑各项隐患因素,将电力营销发展现状与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内容有效结合,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才能将各项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引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电力能源在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电网管理工作愈发重要。新形势下,电网管理在流程上日趋简单高效。但是,配网线损在真正的精细化管理中仍有不少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去处理。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帮助供电企业增加更多的效益,首先要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线损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这是由于: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线损大小之间密切相关。因此,企业需要对各台区实际的线损情况进行统计。
         1配电网损精细化的管理内容
         1.1做好线损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采用GPRS体系还有远程集抄系统对电网体系线路的损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而能够让统计剖析更为精细化,并实现对线路损耗动态的统计管理,应用统计剖析的系统,也能全面提升管理有效性。其次,将信息互联系统和远程抄表系统给充分地衔接起来,同时参照管控准则来进行严格的管理,最终实现线损的精细化管理。
         1.2加强检修的管理
         供电公司需要根据相关的供电准则,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线路的损耗。这就需要他们加强各种检修工作,对输电线路进行全面管控。比如在春天的时候要对配电网的输电线路做好清障工作,尤其是要对输电线路绝缘进行合理的清理和养护,从而杜绝线路可能发生的各种漏电问题,最终提高配电网线路的安全性能。其次,就是要提高检修的效率,能用一次停电就完成的检修工作停一次电就可以了,应该最大程度上减少停电的时长,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各种检修的工作。
         1.3做好用电和营业的管理工作
         电力营业的规范化管理也能降低配电网的线损,因此电力企业需要严格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制,将每个部门具体的工作任务给明确出来,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考评标准。考评体系之中需要包括线路损耗的管理方面的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激励他们主动做好销售、管理的工作,最终为降低电力企业的配电网线损做出贡献。
         2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中的缺陷
         2.1缺少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
         要想将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应将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渗透进去,基于制度视角,要确保线损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并制度各项内容的方方面面予以落实。目前,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较高,但是电力营销和线损管理的分离趋势显著,仅仅借助线损管理,很难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从而无法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2.2技术人员缺乏管理意识
         在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管理工作是一个总结与完善的发展过程。当前由于管理人员对线损管理工作缺乏管理意识和认知,导致大量的隐患因素凸显出来,部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为了应付工作任务,并且认为线损管理制度与自身的关系不大,没有以电力企业综合利息为前提,在开展线损管理过程中,配网线损管理人员没有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再加上管理工作不够严谨,严重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3监管机制不健全
         供电企业日常的电力营销工作中,忽略了监管和考核机制,这就没有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最终效果。

信息化,是电力营销最为突出的特征。然而,线损眼前还未达到比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这就给供电企业设置了很多关卡。因此,需及时优化监管机制。
         3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策略
         3.1建立和完善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
         线损主要是产生于配电、售电、变电以及输电的各个环节,线损率是衡量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的关键标准,在整体上体现了企业规划设计、运维、调度以及营销的技术管理水准。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益与效率,完善线损管理过程,就要促进运维、营销、调度业务的结合,改善专业管理当中的盲区问题,实现资源以及线损管理有关业务的集中高效管理与运作,充分利用好营销、运维以及调度等系统数据。线损的管理工作牵涉到很多业务领域,包含多个部门以及多项智能化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来源比较多,具有众多的信息孤岛,线损管理系统应该首要开展顶层数据的设计,需要创建一个线损仓库,给线损的精益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系统需要确保“四分”线损计算与理论线损的模型统一,这样一来“四分”线损与理论线损的对比才具有实用性,才可以精准的找到线损管理的薄弱环节。系统应该通过关口管理作为主线,对于配电、输电、购电一直到售电的整个过程开展实时的电量管理,把当前“事后管控”形式的线损分析模式改变为“日监控、周探讨、月总结”的动态管理方式。系统需要支持线损计算所需要运行数据的自动获得,实现“四分”线损与理论线损的在线计算,为实现线损的深入分析与应用打下基础。系统需要支持“四分”线损与理论线损的环比、回归分析、横向关联、纵向关联、变化趋势等分析方式,实时分析与跟踪线损的波动情况、线损异常情况、负荷变动情况等,实现线损的动态管控过程。
         3.2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配网线损管理,并非只有某个单一主体,其职责也比较广泛。由于管理体系本身比较特殊,结合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条件,按部就班地执行管理任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与能力,对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建议通过定期讲座的途径来开展培训,及时将注意事项告知给工作人员,保证他们能够具备相应的知识与岗位技能。从业者自身的素养,也将对管理机制产生潜在的影响。在管理阶段,我们应当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养,抓好管理工作。
         3.加大监督考核工作力度
         通过监督考核机制的构建,可以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高度重视线损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工作保持紧密的配合。在监督和考核机制方面,应注重内外监督。其中,对于内部监督来说,主要是指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而对于外部监督来说,主要是指线损管理人员之间应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监督管理模式的帮助下,有效开展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内部监督机制得以落实以后,还要提高对考核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监督机制的优势。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大线损精细化管理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其约束作用,促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线损管理人员要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认识到现有配网线损管理中相关人员管理措施存在的不足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且针对于现有问题,各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建立完善电力营销系统管理体系,重视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全面性,深入的应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才能有效提升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稳固市场经济地位。
         参考文献
         [1]任婷婷,郭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9(7):47-47.
         [2]施彬.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4).
         [3]王志勇.刍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9(11):117-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