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情景教学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期   作者:陆鲜艳
[导读] 小学是每个人接受教育最初的阶段,数学则是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在入学之初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摘要:小学是每个人接受教育最初的阶段,数学则是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在入学之初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是低效率的,只有改变教学模式,联系实际,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创建新的情景教学方式,形成生动、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挥更大的潜能,从而提升基础教学的质量。本文仅对构建情景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为各院校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积极性
        前言:情景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情景学习理论和情景认知理论的观点之上,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创建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在玩乐的状态中轻松的掌握课本知识,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等各项心理机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教学方法。数学的学科属性决定这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课程,而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等特点都使得学好数学变得困难。情景教学应运而生,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有效模式。
        一、寻找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本质上是掌握学习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构建情景时,选择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与兴趣,使学生更快速的投入到课堂中去[1]。
        例如,在学习简单加减法时,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一个超市的场景,用课桌当作摆放商品的柜台,学生们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粉笔,自己的书包等物件作为交易的商品,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再这个过程中,“购买者”和“收银员”都在商品交易的同时掌握了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又例如,了解了简单加减法的内容之后,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可以创设坐公交的生活场景。老师当作司机,学生为乘客,首先坐上来4个学生,汽车开始启动,汽车到站,下去3人,又上来5人,汽车再次启动,到站,下车2人,问:现在为止,汽车上有多少人?从实际情境中,得出一个抽象的数学算式:4-3+5-2=4人。重复游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既可以把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又能寓学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所以,寻找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让学生在学数学中学会再创造
        培养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再创造”的能力,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加入新的内容,从而扩大知识储备面的过程。这一教学目标的提出,使得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帮助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是学会再创造的根本途径。
        例如,带领学生上一节关于包装设计的课程,利用彩纸给粉笔盒进行美观、新颖外包装。这样的开放式动手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创造热情,提高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一定会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关于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并且记忆更为深刻[2]。整个活动中,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公交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学生们就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例如:11路公交车和16路公交车都以火车站为起点,在同一时间发车。11路每隔8分钟发一次车,16路每隔6分钟发一次车,问当两辆车同时发车后,至少经过多少分钟两辆车才能第二次同时发车?学生们学过了最小公倍数这个概念之后,就能轻松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看出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即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所以,至少24分钟以后两路车才能第二次同时发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一定作用。
        四、贴近生活的数学作业更迷人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待形成和慢慢提高,因此,布置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能将学生代入到实际情境中,引发学生对知识探索,解决疑惑的热情和积极性[3]。例如,在进行面积单位章节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布置一个估计学校操场的面积的家庭作业。学生在进行操场面积描述时,首先要弄懂“平方米”的概念,这样,学生就提前对于面积和表示面积的单位都有了初步的认识,有助于在正式、系统学习时加速理解。这样的提前预习方法,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教师在布置这项作业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要紧密联系实际,对学生来说容易做到,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是今后面对更加难以理解的知识的基础。
        五、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怀有对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会不断提高。想要调动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寓教于乐,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首先是环境资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教室布置成数学天地,做“数学长廊”的手抄报,让身边到处充满数学气息,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是App资源,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学习变得容易且便利。例如“洋葱数学”、“小猿口算”、“麦田数学宝宝”等软件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课下学习,巩固知识。类似的,数学报纸,数学竞赛等有奖竞赛能让学生在物质激励下,持续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激情。
        结语: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社会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代表死板、机械的“填鸭式”教育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构建情景教学的新式快乐教学成为主流。我们期待在新式教学模式下学习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少年,会具有更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来推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景文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16(13):12-13.
        [2]王海东.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J].科学中国人,2016(14):67-68.
        [3]蔺翠霞.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