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发现,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对增强教学效果与提升教学效率而言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生活化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思考与探究。首先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其次则从挖掘生活中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及通过生活实际进行知识巩固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活化教学的建议。以期可以给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生活化
引言
数学知识不仅仅存在与书本教材中,在人们生活的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例如建筑物结构的设计、超市购物中的结算等等。可见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让学生懂得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利用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构建一个高效学习课堂,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式,首先作为教师,要自己走出单一的教材转而关注新生活实践,如此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教学资源。
其次,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同时对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最后,分析与研究初中数学的生活化,能够将数学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可以更好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在生活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可以良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二、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不仅仅存在于书籍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课堂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要将这些生活教育资源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升数学课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例如来自于山和水中的景物倒影、天安门、课本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与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即以一条线为分界点,两边可以实现完全重合。然后教师还可以将国旗、脸谱、树叶、雪花、剪纸以及各种交通标志等让学生来分析,看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此环节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即每4名同学为一组,展开合作探究,这样可以良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上探讨热烈,气氛活跃。
在对各个国家的国旗进行分析时,有的同学就会发现有些国旗是有一条对称轴,而有的却不仅仅只有一条,例如英国的国旗可以是横向对称,也可以是纵向对称。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之后,学会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拓展与锻炼,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具有对称轴的事物,例如飞机、蝴蝶、建筑物等等。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越接近,学习者就会自觉的进行自主探究,并且探索的与欲望十分强烈。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运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来创设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也可以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支撑。
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们先寻找一些常见的三角形,并分析为何要形成三角形结构。例如相机的三角支架、衣服架、房屋屋顶结构等都是三角形结构,甚至在门窗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也往往会安装一根倾斜的木条来固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展开思考与探究。准备好7根长度相同的木条,其中三个木条首尾相连,另外四根木条的首尾相连,组成一个三角形与一个正方形。然后在扭动木条观看这两组的变化,通过观察可知,三角形木条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正方形的木条却变形了。之后在找来一根木条,钉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再次扭动,并观察其变化,就会发现变成两个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形状不在倾斜。通过这次实际操作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但是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一直是围绕生活开展的,在生活情境中,学生们获得的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联系实际生活巩固进行生活化教学
无论是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仅要做到理解与吸收,更重要真正能够内化与应用,也就是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联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是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这些练习题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薄弱。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实际,用生活实际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升知识的应用度与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教师可以鼓励学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长度,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来感受、验证与应用。这样就在无形中提成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结论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带给学生新鲜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被消磨,课堂活跃度严重不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思索与探究的欲望。进而使得数学课堂更加的活跃、内容更加丰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阳东.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004(014):241.
[2]郑定玉.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005(001):230-231.
[3]邵纯. 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 青春岁月, 2019, 000(00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