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蓝克刚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期   作者: 蓝克刚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主张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要被重视起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主张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要被重视起来。在小学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身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除了要教授给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了。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优势
        1.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都会通过自己的口述来讲解知识,有的时候为了维护课堂的秩序,还会刻意保持严肃的形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和教师拉开距离。而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改变教师的形象,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课堂上的氛围也更加愉悦。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我在讲解“除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会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塑料棒,在实际教学时让学生按照前后的顺序几人分成一组,给每位学生发6根塑料棒,我会提出问题:“现在每位同学的手里都有6根塑料棒,如果想把这6根塑料棒平均分成三份,应该怎么分呢?”学生们纷纷开始动手操作,最终得出结果。然后我会继续提问学生:“如果把它平均分成四份、五份应该怎么分呢?”有的小组很快地就完成了,有的小组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在小学生进行尝试的过程中,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对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夸奖,对出现困难的小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最后讨论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这种方式不但缓和了紧张的学习氛围,还使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拉近,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环境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增加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要和所学的知识相连,且创设的情景还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例如,我在讲解“圆的认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会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车轮的图片,不少学生会注意到车轮的圆心,这时我会再把圆心调整过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来想象一下用这两种车轮骑车的方式”,从而发现只有圆心处于正确位置,骑车的时候才能保持顺畅。之后,我会展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给学生看,并标出它们的半径,让学生根据圆的半径来猜想在生活中符合这一特征的事物,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结合学生的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我在讲解“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会利用班级中男女的比例来设计问题情境,提问学生:“班级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多少名女生呢?”之后我会告诉学生“目前,我国存在着男多女少的现象”。之后我会结合PPT的展示来告诉学生男女的比例问题。最后我会把问题情境拉回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的意义”,并问学生应该如何来理解这部分的知识点,引出比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实际问题也有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此部分的学习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了解教学的核心,这种方式,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
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开放的环境下,能够提出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提高。再拿“圆的认知”这部分知识来进行举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画出一个圆,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圆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在学生画圆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画的并不圆,这时教师要做出示范,用彩笔和绳子来画,之后教师可以故意不拉紧绳子,画出椭圆,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没有拉紧绳子就画不出圆呢?”学生们纷纷进行思考,并和教师讨论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用圆规来画圆,可以保证圆规两只脚的距离不变,这时因为圆形内的所有半径都是相等的,所以绳子如果没有拉紧的话,那么画出来的圆就不是标准的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明白怎么才能画好圆,理解了圆的半径相等这一原理,使学生完全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结束语
数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性是比较强的,而小学生的各方面都还不太成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创设问题情境,迎合数学的逻辑性,提出更多有逻辑性的问题,来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能力的高低,通过创设生活化和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科学、全面的发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小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46).
[2]季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