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操作、想象”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反思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吕琴
[导读]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沪教版二年级数学广场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摘要:《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沪教版二年级数学广场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设计多种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观察、操作、想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实物(图形),发现视角不同往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知道要准确把握几何体的形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初步建立起全面观察的习惯。
3.在用积木块动手搭成几何体或者直接想象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推断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1、猜猜我是谁
 
2、小结引出课题
源源是我们最熟悉的朋友,老师今天分别从上面、侧面和正面给它拍了一个照,小朋友们开始的时候没有猜出他是谁,说明我们要真正认识一个物体,必须从不同方向去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实践感知对应目标1、2
1、探究各人眼中积木图

(1)有4个小朋友正从他们自己所在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老师觉得他们观察的方法很好,所以把他们拍了下来(播放视频)你们发现这些小朋友是怎么观察的,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观察?
(2)你们桌上也有立体图形,我们一起来学着他们的样子,静静地仔细观察,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看到的形状,最后把这个形状借助方格纸试着把它画出来。
(3)换位置观察
刚刚你们坐在自己的位置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想亲眼看看你们小组中的其他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吗?
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要把观察到的形状和你的小伙伴画下的形状进行比较,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如果一样给他打个五角星。
学生活动。
(4)全班交流
 小组展示并描述自己看到的形状。
(5)小鸟也在和你们一起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看这是小鸟看到的图形,这又是从哪里看到的呢?
学生观察。
(6)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
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不同。两个面对面的人看这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
三、巩固应用,拓展研究 对应目标1、3
1、连一连



(1)请你们拿出课练纸,仔细观察,他们分别看到了哪副图?用线连一连。
(2)学生校对、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3)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去看这把壶,看到的形状不相同。那是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是这样子呢?我们继续学习
2、选一选
(1)(出示立体图形)
(2)学生独立搭
(3)学生分别按正面、侧面、上面要求观察,选出正确的图片




(4)交流
(5)质疑并猜想从其他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
(6)验证:3D动态展示这个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
(7)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想一想
(1)在上面的立体图形中,再添加一块同样的小正方体: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小结:如果给你更多的小正方体,还是要看出这些形状,应该怎样搭呢?里面有什么秘密吗?请小朋友们课后去思考讨论操作一下。
4、搭一搭



先想一想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再请你把它搭出来。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获得哪些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如何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首先应该设计多种观察活动,因为只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其次,让想象贯穿全课,在观察中想象、在操作中想象,在应用中想象,因为想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我在设计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这个环节时,有了几点做法与以往教学不同。
(1)观察的步骤不同,以往教学“观察物体”时,一般分为两步:看——选,而我觉得在这两步中间还应该加入关键的一步-——想。也就是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所在方向的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然后闭上眼想一想看到的形状。
(2)观察的形式多样,以往教学“观察物体”时,学生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从自己的方向观察一下立体图形,学生的感受不深。这次我加入了如换位置观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同;然后又将立体图形360度旋转学生观察,再次体验到了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以往教学“观察物体”时,当学生观察完后,一般采取选一选的形式表示出观察的结果,但我觉得选择的形式使得难度降低了,我是采用了画一画的形式,形象地表示出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更重要的是,动手画、描述和表示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知和体验的了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了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
2、利用3D技术突破重、难点
   立体到平面也就是三维倒二维的转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充分利用3D建模拍扁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空间转换。同时利用3D建模让立体图形自身360度旋转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可能不同这一重点。在这过程中有效的放大了时空效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这节课为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抽象想象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经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