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后勤院校任职培训教育实现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刘开峰 张晔 胡智仙
[导读] 任职培训教育是军队后勤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部队人才能力生成的有效途径,是着眼军队后勤保障军官的第一任职能力需求。
        任职培训教育是军队后勤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部队人才能力生成的有效途径,是着眼军队后勤保障军官的第一任职能力需求。长期以来我军后勤保障生长干部的培养模式采取的是学历教育和任职能力并行实施的模式,然而随着我军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这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需求。全军院校长会议指出,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健全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建立军队后勤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军队后勤院校与训练机构结合的新型军事人才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一、建立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后勤任职教育培养目标
        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后勤任职教育培养目标,就是推进我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最根本、最要紧的是在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上狠下工夫。首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推进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以及我军建设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其次,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应遵循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各类岗位需求,突出抓好后勤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等联合培养举措,切实通过军队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把官兵综台素质提高到新水平。第三,院校教育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后勤任职教育的施训目标和任务的特点决定,应着力提高后勤军官岗位任职、晋职和转换需要的业务技能和应用能力,突出教育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由于后勤军官驾驭现代后勤能力的普遍缺乏,后勤任职教育更应把培育信息化后勤意识和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因此,要坚持能力牵引与需求牵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军事后勤人才成长规律和各类后勤岗位需求,建立完善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后勤任职教育培养目标模式。
        二、调整与优化后勤任职教育内容体系
        高素质复合型军事后勤人才是指政治素质过硬、科技文化知识宽泛、军事专业素质扎实、身心素质优良,适应现代后勤全面建设、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后勤工作需要的新型军事后勤人才。复合型特征是军事后勤人才最显著的特征,这是由军队后勤工作岗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也是由现代战争中军事后勤保障任务的综合性决定的。这种“复合型”的特征,体现了军队后勤学科专业、后勤岗位职业、职责技能的交叉性、整合性、前瞻性,也决定了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先进性、整合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在后勤任职教育中,坚持复合型人才观念,有助于遴选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结构。在遴选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时,要较好地体现后勤军官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跟踪科技发展前沿,贴近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做到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为重心,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着跟点,建立完善课程更薪规制,创造新的课题式课程,推进综合性课程建设,加强交叉性、边缘性课程开设,加大实践课程比重.逐步形成由核心课程、相关课程和边缘课程组成的具有三维结构的新型课程体系,推进学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多重完善与扩展。


        三、军队后勤院校任职培训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
        军队后勤院校任职培训教育,是直接指向岗位、面向未来战场的军事职业教育,是有军事职业性、岗位指向性和对实践依赖性强等显著特点。衡量任职培训质量和成效的根本标准是所培养人才适应未来岗位工作需求、经受高技术战争考验能力的强弱。任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军事职业教育,根本目的是满足部队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实践教学注重的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员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生成,任职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员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同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在任职培训教学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除了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好的方式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应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培训目标、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任职教育实践性的特色。
        (二)加强政治素质培养
        具有良好的政治能力素质是对带兵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基层开展经常性工作的的必须素质。院校作为然才培养的重要局地.必须着眼学员岗位任职实际,在源头上打牢他们的政工能力素质基础。实现人才培养与部队的无缝衔接。良好的政工能力素质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在需要,是确保部队建设正确方向的强大武器。毕业学员在部队的核心优势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军人素质,但随着多元思想、腐朽文化、功力主义等向军营渗透,毕业学员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明显减弱.与适应部队艰苦环境要求好有差距。当前随着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加快发晨,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任务变化,高标准履行肩负的使命,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院校应该在政工素质能力培养进行深入思考研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眼立足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强政工队伍建设,通过送学培训、部队代职等途径.加大对政治理论课教员和学员对干部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理论授课和实践动手能力。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吸收借鉴我军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和研究成果,及时改进实施方法。同时利用各种军事训练任务、活动教学、参观展览等实践性教学时机,组织开展军事任务行动中的政治工作演练。为学员搭舞台.让学员唱主角。最后要为学员配发各类政治工作学习参考资料和文体器材用具,提供良好的政治工作学习实践条件环境。结合党团时间开展各种条令条倒学习,采取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交流体会,增强学员应知应会能力,努力塑造营造这种学习和实践氛围。
        (三)院校部队联教联训
        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充分利用院校和部队岗位培养的优势,积极探索院校联教联训模式。在学校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在任职部队进行岗位见习.在联合培养中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院校和部队培养方式不同、重点不同、模式不同,任职培训中需要明确分工,独立制定训练计划,有侧重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分工虽然独立,但是在培养目标上是高度统一的。同时院校和部队在培养优势上也要联合起来,理清思路,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教育观念、方法方式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部队的优势在于训练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指向性上,在部队培养期间,重点是实践。军队人才培养面向未来信息化战争,要着眼军队人才培养的趋势,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效率,为学员第一任职夯实基础。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