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到新课改的具体影响,初中教育实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改革和建设的不足之处,通过相应的改革加以弥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践情况加以分析,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确定教学计划,以便收获更为理想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伴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阶段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进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关注对学生们正确的引领,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们充分的彰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此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目标,稳步提升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等多种能力,为学生们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价值
在老师的角度分析,初中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们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2】。当前,教育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张积极的落实素质教育活动,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促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收获更为理想的目标。结合目前国家和社会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应该迎合时代的实际需要,真正的融合新时代教育理念,以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为基本的出发点,借助于“釜底抽薪”的方式,在根源上强化学生们多种能力的提升,让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积极的关注实质性的教学模式,明确具体的教学成果,坚持着合理的反馈机制,分析教育成果的展示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构建起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学生们的多种能力,让其实现长远的发展【3】。
二、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际运用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就为原本枯燥的课堂增添了新意,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应该清楚的了解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发生的变化,运用创新思想,实现对教学形式的有效创新,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真正的接触到多元化的事物。老师应该逐步的走出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借助于小组讨论和情境教学等方式,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其参与到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稳固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自身的学习热情,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更加广泛
在素质教育的深刻影响下,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实际涉及到的内容丰富多样,本课程应该引起老师们的积极关注,搭建起正确的教育平台,为学生们展开合理的引导,让其树立起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初中道德与法治涉及到的内容经由专家们精心挑选,但是涉及的范畴有限,多是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加以展示,难以呈现灵活的内容。老师应该清楚的了解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借助于相应的手段适当的将其普及,鼓励学生们真正的掌握具体的知识,由此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的实践意义【4】。
三、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
(一)积极营造教学情境
老师需要以学生们的视角,合理的选择教学的手段,为其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在特定的空间内,真正的享受到重视的熏陶。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学生时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积极的结合核心素养的视角,为学生们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其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道德与法治中涉及到较多的图片内容,在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知识时,老师应该采取积极的课堂互动模式,让学生们了解到漫画、图片想要展示的内容,也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播放相应的内容,由此强化学生们的自我分析及探索能力。
也可开展空间学习竞赛,这种学习模式将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融入到特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着知识的熏陶。老师可以借助于对话的游戏模式,让学生们在特定的环境下了解知识的内容和体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灵活使用教学素材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学素材上的内容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通过将素材的内容合理的衔接,帮助学生们清楚的了解知识点,由此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5】。道德与法治中积极的融入了核心素养的理念,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因此老师们应该抓住这样的落脚点,迎合初中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坚持着正确的教材观,强化学生们对教材内容活学活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充分的彰显出新型的教育理念,生命观、师生情等均属于较为显著的代表,老师应该积极的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让其真正的发挥出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不断地接收着传统文化的熏陶。老师需要合理的运用教材,将各个章节适当的串联起来,构建起相对完整的结构,保证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适当组织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融入实践理念,倡导学生们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发挥出两者的结合作用。道德与法治和日常的生活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单纯的让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将无法保证教学的成果和质量,因此还应该积极的开展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养成正确的道德及法治意识。老师可积极的运用校内的资源,倡导着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爱国意识,培养其基本的爱国情怀。还可通过升国旗活动,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学习雷锋”活动中,通过国歌的慷慨激昂,将雷锋精神传递给每位学生。老师也可带领则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雷锋精神的实践中,鼓励学生们将雷锋行为记录下来,同时也将别人的行为记录下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加以宣扬,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爱国、爱家、爱学校的意识,树立起正确的责任素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将学生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鼓励学生们积极的了解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后,唤醒学生们的法律意识,以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
结语
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确定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更为理想的教育成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的结合本课程的实际特征加以分析,同时融合核心素养的理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置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素养、责任素养等,由此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凤清.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服务社会”一课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72.
[2]廖玉立.让生命教育“高心态·低姿态·原生态”——以《敬畏生命》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5-6+9.
[3]殷翠云,顾翠霞.贯彻“八个相统一” 落实核心素养要求——2019年江苏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5):53-57.
[4]张道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再探——基于统编教材及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37-38.
[5]王芳.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以“依法行使权利”一课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04):79-84.
[6]许伟清.未成曲调先有“情”——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情感渗透探微[J].教育观察,2019,8(2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