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班主任在多民族混合班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赵洪莉 鲁昌禹
[导读]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班主任多民族混合班团结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则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针,随着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学校内民族混合班模式越来越多,需要班主任教师从多个层次出发来加以管理,确保班级内部团结一致。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班主任多民族混合班团结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多民族混合班;团结教育;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曾明确提出,必须要加强民族团结,高中教育学校作为各个民族学生汇聚的重要场所,为了满足教育需求,多民族混合班级模式更为普及,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须要在团结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使得班级内多民族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形成较好的团结互助意识。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对班主任在多民族混合班团结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班主任在多民族混合班团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提升,各级城市、县的教育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少数民族区域的学校建设也在逐渐加强,泸定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甘州藏....等民族地区在高中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多民族班,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这些学生在思想、行为、语言方面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班主任组织展开团结教育工作,使得不同民族的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团结意识,对于学生今后适应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直接的管理者与参与者,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1]。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更好的调整班级秩序,有助于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成为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者,通过自身行为、教育来体现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此外,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自身状况,能够为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辅助作用。
二、班主任开展团结教育的有效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在多民族混合班团结教育中,班主任所占据重要位置,各项工作都关系到团结教育的有效性,为了促进班级团结,班主任在今后必须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路径。
(一)提升自身民族团结意识
        在新时期,民族团结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班主任作为多民族混合班级的管理者,为了更好的开展团结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民族团结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在教育工作中融入团结意识。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班主任教师必须要予以正确引导,为学生价值观树立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与团结教育相关的内容,为学生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其次是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民族情况,然后对学生所属于的民族文化、风情、习俗等进行充分了解,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对学生的了解,逐渐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后续开展团结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创新工作管理形式
        对于多民族混合班级而言,班主任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开展团结教育的主体,为了适应新时期下团结教育、多民族融合需求,班主任教师应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创新教育管理形式,改变一味的说教,来增加教育工作的新鲜感,丰富团结教育形式[2]。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团结教育。以中秋节为例,教师可以提前组织不同民族的学生一起举办中秋文艺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分别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氛围,并结合学生的表演要求,为其提供便利条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形式,对学生民族进行介绍,加快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还可以在“七月火把节”藏历新年 彝族新年节目活动中开展同学间互祝,增进友谊增强团结。
(三)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与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受到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影响,学生的爱好、兴趣等也各有不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宣传与团结教育有关的内容,比如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向学生宣传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使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了解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对班级其他民族的详细信息进行收集,并制作板报、PPT等,来进行宣传,借此来加强班级内学生对于各个少数民族的认知,在相互了解中逐渐拉近关系,真正意义上实现团结互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也是众多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为了在新时期下更进一步促进班级民族团结,班主任教师应通过提升自身民族团结意识、创新工作管理形式、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等方式,培养不同民族学生的团结意识,使这些学生可以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也为其今后的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热孜亚·热吉甫.论班主任在多民族混合班团结教育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8,(8):165-166.
[2]王惹军.城郊新建学校多民族混合班级的管理困惑与对策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10):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