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杨忠宇
[导读] 绘本资源从儿童的角度跨越了与儿童生活相近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隐蔽地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形成学生的价值观。
        摘要:绘本资源从儿童的角度跨越了与儿童生活相近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隐蔽地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在初级阶段,学生有丰富的情感思维,更多的好奇心和更少的兴趣,因此,在实施书籍形象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育的乐趣,而且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绘本资源中的教学特点新颖独特,这些特点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并且侧重于学校教育。此外,教师必须有效地利用周围的资源,合理地编写图片书,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图片适当地融入道德和法治教育[1]。
        关键词:绘本资源;道德与法治;小学;
        在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绘本资源展开教学,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已有的潜在认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夯实生成的新知识,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教学。对于绘本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大致可以从课堂内外两大资源库进行,即打破课内外资源壁垒,优化整合,以保障教学的最优化效果,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加大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一)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辨别能力较低,对一些道德情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融入,同时其思维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教师利用绘本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能够让小学生亲身感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把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现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勇敢奇妙的尝试经历,同时也要积极分享,和朋友老师交流沟通,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如何有准备的挑战第一次,鼓励学生尝试,大胆创新,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更是实现教育的内化作用,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的普及。
        (二)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一级别的学生有强大的接受和模仿能力,使用书籍绘画资源教学技术,转换可塑性和新颖性,从而感染学生的形象,是他们了解历史人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看到周围的事物,更好的接纳。举例来说,用一个绘本资源来描述为了蚂蚁的故事,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中影响学生行为的团结力量,将这种精神化为己用,并且能够主动帮助别人,这起到行动管理的作用。他们还用其他书籍,例如消极教育材料的故事,用故事引导学生走直线路径,正确地治疗自己的言行,使他们的言行规范,话语更加准确。
        二、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措施
        (一)合理引进课外绘本资源
        同时绘本资源毕竟教材有限,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教育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所以你必须学会如何充分利用绘本的课外资源,但同时,如果课外绘本资源丰富,你需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做出明智的选择,筛选出符合学生的绘本资源,以提高教材图画书知识点知识的效率,然后整合这些资源,得到系统化的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它们提供了将资源整合到图画书中的便利机会,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存储条件,促进了教育,同时也使得绘本更加普及。绘本资源的教育对于学习突破和学习如何开发与其他部门共享资源的能力来说尤为重要,德育和法制教育可以与语言部门充分共享绘本资源,通过将语言场景引入到道德和法治课程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有效,而且可以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加有效的了解建立道德和法治理念。
        (二)灵活使用课外绘本资源
        课堂教学中使用课外形象书资源要灵活,突破要用技术把握重点。正常情况下,教师在准备过程中会使用课外绘本资源,利用绘本的内容进行有用的教育,从而吸引孩子,激发学生兴趣。

还可以使用图像书资源来扩展文本、补充链接,以及将图像书资源用作广泛的教材。当然,图像书资源可以在整个教室中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速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效率。课外绘本的资料可能不能完全适应教科书教材的内容,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处理教科书的资源,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但是图画书的处理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进行,使教室气氛更加活跃和活跃,更加适合学生的兴趣和兴趣[2]。
        三、解读绘本故事,强化内心体验
        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对于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小学低年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基于小学生真实生活场景或事件设计而成的简短的绘本故事,这些故事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了解这些绘本小故事,了解四中的内涵道理,使得其在阅读与解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不足,实现知识点的有效突破,进而强化其内心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栉风沐雨中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小故事,学生在自主阅读这个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联想起自己类似的行为,形成主动反思,联系到生活实际,在这时,教师顺势设置交流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从评价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到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要求。
        四、呈现课外绘本,提升道德情感
        一份优秀的绘本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着正确的价值判断,传承着优秀的道德传统。道德与法治课承载着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担,因此,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道德和法治教育,适度地引入优秀绘本故事,可以更好地支撑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迁移和深化。除了教材内的绘本,教师应该积极在课堂中呈现课外的绘本资源,让学生在课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中润物无声地理解知识内涵、提升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认同,进而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在充分引导学生交流、解读课本上出现的文字和图画内容后,适时导入绘本,通过生动有趣的配音导读或者绘本动态播放,将绘本内容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好奇与共情中认识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主动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愿意付诸实践[3]。
        通过将绘本故事有效地引入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有很多帮助,使得其在生动形象有趣的图文故事中获得教育,树立起合理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最终使道德与法治成为学生内心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发挥出最高效的教育效果[4]。
        五、结束语
        绘本教学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基本上相同,并且绘本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特点,科学合理的使用绘本教学必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绘本资源的作用过程中,还需教师对绘本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加工,从而全面适应小学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这些内容,更高效率的学习,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莲青.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绘本故事的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8(35):266-267.
        [2]贾丽君.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绘本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8(08):62.
        [3]杨孝荣.绘本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6):64+69.
        [4]蔚一潇.美丽和幸福的种子——小议儿童绘本的美学价值[J].当代学前教育,2016(04):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