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优化一日活动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肖丽婷
[导读] 本文通过对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探究,分析其重要性,并进一步探索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优化一日活动的可行性策略。
        摘要: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它摒弃了传统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思想,全新地提出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与目标,为满足幼儿的需求提供了可行性的实践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生活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本文通过对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探究,分析其重要性,并进一步探索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优化一日活动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一日活动;幼儿教育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最初始阶段。为了让幼儿可以初步形成基本素养。课程游戏化渗入中班幼儿活动的意义在传统的观念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个观念一直到现在都对幼儿教学有着严重影响。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将游戏搬进课堂会放任幼儿。但是,游戏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儿童初步获得学习知识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他们通过游戏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然后不断地探索求解,从而提升自我。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要重新理解幼儿游戏。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概念阐释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到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教师在幼儿园展开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中,为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一日活动分析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可以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指南》,教师可以结合以往教学的经验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使用《指南》。使用《指南》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自己的教学出发与幼儿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教师可以用自身的学习经验对幼儿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现有的教学经验不能处理所有问题。因此对于儿童,从多个方面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正确使用《指南》很重要,要学会观察还幼儿的行为,然后把这些行为进行收集进行辨别,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此外,让幼儿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活动空间,幼儿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游戏。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幼儿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以这样能够幼儿为核心为其进行服务,让幼儿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能够真正做到一日生活学习。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设计了诸多户外游戏,由于教室外的空间比较大,让幼儿可以在充足的区域内进行自我展示,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根据幼儿的一些行为,给幼儿提供一些易操作的工具,让他们可以尽情的完善,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从而能够更好地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认识了解每一个幼儿。
(二)有利于幼儿能力提升
        在一日活动中,根据玩具道具和材料制作出想象的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另外,幼儿要尝试理解游戏规则,学会和其他人交流互动,和其他人合作,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因为从小受父母和长辈宠爱而比较自我的幼儿认识到团队合作的意义,有利于幼儿走出自我的圈子。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个家庭对幼儿的教育情况不同,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和事业疏于对幼儿的教育,导致很多幼儿不懂得感恩,生活中对别人态度恶劣,浪费粮食等现象比比皆是,通过一些游戏,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幼儿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职业扮演游戏,让幼儿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老师、医生、清洁工人等等,并对幼儿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使得幼儿了解大人的世界,帮助幼儿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
       
三、提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质量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转变身份,不要只做主导者应该要变为引导者,让幼儿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一日活动的过程中,要基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一日活动的改造让教师可以以观察者的身份,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当发现幼儿无法进入到游戏时,教师可以变为参与者与引导者,尊重幼儿的思想,让幼儿可以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活动,保证幼儿可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以搭积木这一活动为例,幼儿的游戏课程内容是用颜色与形状各异的积木材料搭建成不同的物体,在这一活动中,需要幼儿巧妙地利用各种积木不同的颜色与形状特征,搭建出不同的物体,从而提升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在观察该幼儿的游戏课程内容时,应该尊重幼儿自己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幼儿的游戏课程内容予以鼓励,而不是加以阻止。


(二)尊重幼儿主体性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可以自己去解决问题,化解一些会发生的矛盾,通过交流的方式使幼儿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推动幼儿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幼儿通过游戏操作,往往会出现奇思妙想,在活动中会逐渐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教师可以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让他们可以进行实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笔者在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现有的道具无法满足学生想象力的情况,例如道具数量不足、道具的大小不够等等。在他们求助老师未果后,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对于现有的道具进行改造。在此时教师不应该阻拦,而是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好奇心与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主体性。
(三)区域自主活动游戏化
        如今在幼儿园当中,锻炼幼儿的自主性成为了关键性话题,但是常常有的区域活动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自主性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幼儿的部分区域活动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这导致了他们在自主活动时,情绪消极怠慢。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课程的游戏化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课程的游戏化,能够提高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兴趣,能够更好地达到区域活动的目的。通过积极的引导,以及在区域活动中勾起幼儿的兴趣,实现区域活动的游戏化,是区域活动成功的关键,可见将游戏化应用到幼儿活动中的必要性。
(四)运用因材施教原则,为幼儿培养提供合适的课程观
        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的课程活动。我们要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认识和发现幼儿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课程观,将他们的生活"游戏化"。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收集和整理各种资源,并且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中尝试实施具体的改变。我们要增加户外游戏和活动的时间,为幼儿提供每天最少两个小时的自由游戏活动。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我们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每天可为幼儿准备两至三个游戏。例如,我们可以准备《摔跤》《拔河》游戏来锻炼幼儿的体力;准备《七巧板》《九连环》游戏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准备《绕口令》《猜灯谜》游戏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等等,以此全方位提升幼儿的各项能力。
(五)组织户外游戏混龄化的活动
        由于幼儿园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进行一日活动,可以把中班、大班、小班的幼儿进行混搭,让他们可以一起做游戏,年纪大一点的幼儿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带领小的,让他们可以产生一定的自豪感。这样实际上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小型社会的生活学习环境,能够让一些独生子女体会到爱的氛围,弥补他们的一些情感空缺。混龄教育能够促进独生子女的一些个性发展、语言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让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六)活动安排弹性化
        要保证每个活动都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性,通过一日活动让一些教学资源转变为生活环境,让幼儿能够有充分的自主权。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结合一日活动幼儿的表现来酌情而定。在进行活动时,幼儿可以逐渐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做游戏、什么时候上厕所、什么时候午休等,让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应该做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把一些幼儿不想做的事物强加给他们,要学会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
       
四、结束语
        通过对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一日活动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是单纯地将幼儿园的课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更重要的是课程中要体现游戏精神以及游戏下锻炼幼儿的目的。这是一种积极的课程模式。期待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一日活动,可以更好地塑造幼儿自由、自主的性格,从而得到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邰秀琴.探究课程游戏化在中班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00.
        [2]宋学燕.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户外活动的组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7-8.
        [3]潘琴.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园本特色建设探索[J].才智,2019(30):207.
        [4]沈铖.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89.
        [5]谢梦怡,张新立.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策略——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0):114-119.
        [6]姜姝婧.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生成策略刍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