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科学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万么仁增
[导读]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学好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学好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本文对如何科学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展开了分析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科学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小学阶段也开设了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课堂。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年龄来说,她们并不是特别的适合学习信息技术。因为大多数的小孩只会在电脑上玩游戏、看电视,对于其他的内容会感到非常的无聊。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小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这门课程呢?这就需要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特殊的方案去教导学生。同时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不能够强迫她们去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情,要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投入到学习中。这篇文章就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展开一定的讨论。
        1精心设计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或许,不同的年龄段学生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的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找到他们的共同特点,并根据这个制定出最适合这个班级的课堂计划。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老师要在一节课开始之前做一个良好的导入工作,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事情。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大家更好的去学习和发展是老师需要首要考虑的事情。就好比老师在教学生用电脑绘画的时候,就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有趣的画面。比如一些动画片里的人物,漫画的主人公等等。同时老师要告诉学生这些内容都是通过学校的电脑绘画出来的,这样学生就会对用电脑绘画这个功能产生兴趣。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去指导她们,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绘画。还要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只是一个基础,当学习了新的内容之后,每个人都会绘画出更加好看的图片。通过这样逐步的激发学生,就可以让每位同学都对电脑的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方便之后的教学。当然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师还可以将绘画最好的学生的作品拿出来向大家展示,让每位同学都够去学习并反思自己作品的问题。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步,明白自己到底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更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
        2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
        在其他的科目教学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完全使用这种方法。小学生最喜欢看一些富有动态感的事物了,老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上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类似的小视频,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大家都应该知道,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办法直接理解它的理论。这就需要老师寻找一些比较好的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去学习。而且,如果老师一直用读书的形式将这些方法灌输给学生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对其充满怀疑,会逐渐失去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其中,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老师还要学着去创新不同的方式,不能够一如既往的采用一种形式,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无聊。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情景是非常重要的。


        3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时间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记得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不能够将学生的权利剥夺。只有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不断的互动,学生才会感受到在课堂上存在的意义。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做呢?在这里我建议老师要更多的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就好比在学习ppt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比赛。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时间,让他们去制作自己比较喜欢的ppt。当然了,老师要给学生制定一个固定的主题,让他们根据这个主题去扩想。完成以后,将学生的所有内容上传到大屏幕上,让每一位学生上来讲解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然后其他学生可以对其做出评价并打分。最后选出得分最高的作品,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去挖掘其中的技巧。并与自己的作品相比较,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随之不断的去改正,进步。长此以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4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鉴于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一些孩子会更早的接触到电子产品,很有可能在家里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电脑的使用方法,而一些孩子完全没有接触过电脑。这就需要老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争取让课堂内容适应每个同学。倘若老师制定的内容太过于基础,一些已经掌握技巧的同学就会感到非常的无聊,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分层,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出不同的调整,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够学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让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5 科学的组建知识的链接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可能会有一些很难理解相对孤立的学习的内容的话,如果一开始就直接的向同学们呈现的话,学生们可能就很不好的理解,如果一开始就以进化的方式来代替直接导入的话,就可以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相关的联系,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去,比如在课堂的教学中,在每节课的开始的话,就需要将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联系到本节课的知识当中去给学生们形成一个连续的印象,这样的话才可以回顾旧的知识,引入新的知识,才能形成一个知识的链条,在课程的结束之后,可以利用学生们对作品的评价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们在情景中更加的融入探究,这样的话,导入的教学效果才会显而易见。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特别注重基础和实践的科目,但是它的内容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然而现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仍然不能得到保证,需要老师不断的去探索新的方法,让每一节课都能产生它的价值,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黄秋燕. 浅谈如何创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2):65-65.
[2]黄常成.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2):66-66.
[3]徐县君.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上, 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