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秦志全
[导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现代教育的改革。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现代教育的改革。网络资源的应用不但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展开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时近年来我国教学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的优势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宏观的分析教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应用场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 平台中的多种网络资源,来将教学内容多元化、层次化,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实时同步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互联网+ 平外上的网络资源相比于传统教学中的内容,更为宏观,它整合了多方教学资源,应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有着形形色色的教学案例和参考资料,供教师完善教学,供学生提升能力。教师应用网络资源,能够最大化的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完善自身的能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强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且获得实时共享的新鲜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课前预习,从而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针对性的强化自身知识的不足点,在课后复习,学生能够摆脱地域限制,随时随地接受等同课堂教学质量的名师辅导,巩固强化自身的能力,强化自身的思维。网络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不同程度的提升自身水平,在知识交互的过程中更加迅速的发展。
        二、运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分析
        在互联网+ 时代下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首先,教师需要探索课堂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科学的手段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和传统的黑板书写形式相比,多媒体课件会永久保存下来,以供学生观看,和教师借鉴。
        (一)利用网络资源完善自身教学模式
        互联网+ 平台具有信息实时共享的功能,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互联网+ 平台找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来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许多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师明白其要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教学当中灵活运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 信息实时共享的功能,去查阅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来帮助自己完善教学过程,通过学习来改进自己教学当中的不足,并且获取新鲜的教学资讯。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师能够将自己的教学手法日益完善,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上升,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进步和发展。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二)利用微课共同学习,深化学习过程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和教学结合的现代化教辅课件,具有用时短、内容精、趣味足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 平台上的微课资源,在课堂上与学生同步进行学习。利用微课进行同步学习,是能够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手段,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携手接受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更为明晰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获取更为有效的教学反馈来改进自身的不足。而学生在与教师一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师生之间的身份差距,抹平隔阂感,大胆的向老师提问,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自身学习当中的难题。另外,教师可以下载优秀的微课资源分享在师生的微信群、QQ 群当中,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学习,针对性的弥补自身的不足,对知识进行巩固强化,深化学习过程,强化能力。

另外,利用微课教学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也能够在微课当中学习到好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且微课有整合教学资源的优势,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宏观,知识点的讲解趣味性十足,学生能够多角度直观的了解知识本身,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框架。
        (三)在线微课辅助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个性化
        互联网能够在线辅助课堂教学,微课是互联网教学的一种,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并且查找漏洞和不足,通过微课巩固以学的知识点,预习尚未学习的知识点,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微课针对不懂的知识点反复学习,直到深刻了解这一知识点,不仅满足了学生差异化的需求,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网络资源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加强师生交流
        在互联网+ 时代下运用网络资源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网络资源可以是视频资源也可以是音频资源,教师可构建线上班级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发送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案例见解音视频到交流平台,亦或是单独交给老师,这不仅可以监督学生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能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发送音频后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当然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只需要针对普遍问题统一发送到交流平台上,并且针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私聊指导,即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 时代下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场景设计课堂教育内容。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关于旅游这一话题的探讨过程中,教师便可通过互联网找到我国或是国外的相关旅游景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在图片中标注每个人物的行为,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世界的风景,还能明白一些错误的道德行为。
        (五)借助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
        音乐是动人心弦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很好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音乐最能触动人们心灵深处。比如,在学习"亲情"这一主题时,可以播放《妈妈的吻》来创设情境,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歌曲的选用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情来感动人,通过歌曲感染学生的情绪,把学生引入到老师预设的心理合理区,让情感教育的目标落实,水到渠成,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在进行音乐创设情境时,可以用媒体来播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唱,也可以借助歌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体悟其内涵。音乐因为其易于感人,所以常常被用到情境创设当中去。利用图片来营造氛围,也是课堂情境教学中的手段之一。如在"亲情之爱"这一主题中,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的亲人照片,或跟自己家人一起生活的照片,特别是自己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合影,然后把这些照片在教室内展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回味亲情,这样浓浓的亲情自然就流露了出来,课堂的气氛自然形成,让学生在一片片浓厚的亲情中体味到亲情的伟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找出最优解,灵活的运用网络资源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芳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 教育现代化, 2018(11).
[2]陈玉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9, 506(04):65-66.
[3]任萃芳. 初中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运用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