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第5期   作者: 邱婵
[导读] 在市政施工中,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其中,

         摘要:在市政施工中,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其中,不仅提高了道路的强度与质量,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成本费用。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将水泥稳定碎石运用在基层施工中,可提高我国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关键词:市政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引言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建设高等级公路过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的优点有抗渗水性能、干缩变形小、高强度、成型快以及抗冲刷等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及限制水泥的实际剂量、水分含量和延迟时间。由于机械限制和人力操作误差的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水泥碎石基层的控制十分困难。只有通过严格控制质量的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可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达到标准。
1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的重要性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我国目前各级公路的主要基层结构形式,主要起承重作用。高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一般接近40cm,由于摊铺、碾压等机械设备限制,一般采用分层摊铺碾压、分层养护的施工方式。该工艺必须等到7d养护成型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养护时间较长,同时由于养生完成后施工不及时易出现表层污染,导致上层施工时层间黏结性差,削弱了基层结构整体性[2]。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有道路工作者提出了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摊铺厚度达到30~40cm,一次摊铺、碾压成型。但大厚度水稳基层施工工艺对机械设备、人员素质、质量控制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仍处于试验段阶段。双层连铺是一种介于传统施工工艺与大厚度水稳基层施工工艺之间的一种较易控制的施工工艺,正逐渐应用于高等级公路施工中。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
         2.1基层厚度不够
         混合材料的实际含水量和配合比是影响基层厚度的主要原因,混合料的实际松铺系数同含水量与配合比的变化而改变,测量人员以实际情况为基准调整松铺系数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也可能出现底层厚底不平整的问题。
         2.2基层平整度差
         基层施工过程中会由于混合料含水量之间的差异而导致配合比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整体平整度。
3市政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应用措施
         3.1加强施工管控
         要做好混合料的配置工作。混合料的性能与质量,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受到高度重视。①要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混合比,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混合料的性能与质量;②在混合料搅拌中,要使用专业的搅拌机,其性能、规格与型号必须经由技术人员核实后,才能投入使用。搅拌过程中,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自来水,并且严格把控搅拌过程的时间与频率,保障搅拌均匀。③要做好搅拌现场的选址。搅拌要设置在偏远无人区域。
         3.2做好后期养护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结束后,就要开展后期养护工作。首先,要避免路面裂缝问题的出现。在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要使用路面切割机,以纵向的方式,切割路面的基层,然后在裂缝处填充混合料。其次,要在碾压结束后,使用塑料膜或者草袋进行覆盖。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踩踏,养护时间不能少于一周。
         3.3控制路基边缘压实宽度与质量
         在公路路基压实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边缘位置,保证边缘压实质量和宽度,注意公路边缘区域倾斜问题,防止引起坍塌事故。公路边缘压实作业在整体路基施工中容易被忽视,对此施工人员要考虑路基的性能和边缘问题的关系,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压路机实际作业不断调整,需要在每次取土平铺时测量厚度,避免雨水进入路基边缘土壤位置从而影响路基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为此适当增加路基边缘5~6cm的宽度,增强路基的压实效果,保证其稳定性。此外在逐层填筑压实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压力的平衡,压实完成后检测压实度,若压实力度不均匀,要重新找出不合格的地方再次逐层压实。路基施工质量易受到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实施相对复杂,要求施工及技术人员更加细心。
         3.4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包括混合、运输、铺展、修整、压实和后期养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以确保项目达到设计目标和预期要求。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在基层施工中,主要有搅拌、运输、摊铺、压实和后期养护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所以具体施工时各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要得到保证,如此工程才能符合设计预期及目标的要求。
         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碾压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摊铺完成后,应采用紧跟摊铺机的压路机,按规定压实顺序进行压实施工。碾压根据设置好的分界标志一次碾压50m,逐段进行。碾压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稳压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速度为1.5~1.7km/h,来回静压1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速度为1.8~2.2km/h,微振碾压2遍;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压实速度为1.5~1.7km/h,碾压至底基层表面没有轮迹时停止。压实施工中,应及时采用灌砂法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压实度进行检测,发现不满足要求时应再次碾压,保证压实度满足规定要求。另外,应控制好碾压的时间,摊铺到完成碾压的时间不得超过1.5h。
         3.6预制构件定位和浇筑
         预制构件运输到指定位置后,需要进行定位。定位时要重点做好标高和中心线处理,严格按照要求,使标高和中心线与工程设计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完成定位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工程施工中采用压力灌浆法,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灵活处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拌和拌和施工前,全面检查拌和用到的机械设备,符合要求后先进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的试拌,以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和拌合楼计量系统的精度满足规定要求。拌和施工配合比由拌和楼的电脑控制,骨料由2台ZL50装载机负责上料。为避免串料,应在施工前加高每个料仓。为保证骨料无杂物及骨料粒径,对使用的拌和楼的每个料斗的斗口设置相应的钢筋网盖。拌和施工期间,应安排专门人员对原材料和施工配合比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测,保证原材料和配合比符合规定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取样检测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每组应制作13个试件,并按规定进行养护。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剂量、级配、含水量按规定频率和要求进行检测,出现异常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拌和过程中,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外观应按规定进行检查,以保证混合料的拌和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7结构防水技术处理
         造成装配式建筑浸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构件自身的因素,如构件自身重量因素,又包括外在因素,如压力。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放水技术处理方法,灵活使用封闭式接缝防水技术和开放式接缝防水方法等。
结束语
         主要围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结合现行规范,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水泥的剂量为4.5%.最后验证4.5%水泥时的振动击实及无侧限试验,各项结果满足要求。为了验证设计级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进行试验段摊铺试验。结果表明新拌制的混合料均匀性好,铺筑碾压完成后的基层,压实度均能达到规范要求,7d的取芯芯样外观完好、密实,强度在设计范围内。相对于静压成型设计的配合比,采用振动成型能较好地模拟现场的施工情况。
参考文献
[1]邬桂雄.公路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应用[J].交通世界,2018(36):74-75.
[2]王素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成因与防治[J].居舍,2018(36):17.
[3]陈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115.
[4]王文彬.市政道路建设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2):36.
[5]高宏宾.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