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建设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为在一定程度上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使用的能力进行提高,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向前更快的推进。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沥青施工中原材料的控制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阐述了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实践,希望能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引言
沥青路面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公路路面之一,随着沥青路面使用频率的提升,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加强对市政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常见问题的探究,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保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整体质量,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沥青道路施工技术概述
1.1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意义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当前发展来看,技术还是较为先进的,在我国市政道路施工中已经在大量使用。沥青混凝土技术在进行施工时的原材料主要是沥青和常见的混凝土。当这两种材料被搅拌在一起时,它们便成为了市政道路施工中最为基本的原材料。铺开后,然后用压路机碾压成型。在现实生活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1.2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要求包括路面附着力,强度和应力。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确保市政道路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的时间。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的技术要求包括: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和性能,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和沥青混凝土的结合材料进行相互结合等。按照道路施工的具体发展情况,一定要对原材料进行一定的选择,在使用时一定要进行检测。为了确保道路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进行确定是否适合实际路段的试验。另外,还应该使用相应的模拟技术来和现在的建筑路面的承载能力进行相互匹配的能力,从而选择实用且更加经济的原材料。
2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路面出现裂缝
首先,在高温条件下,沥青吸收的热辐射量很大,极易出现软化现象。在车辆重量超过软化后沥青荷载能力的情况下,会造成形变问题,在低温条件下,沥青表面会出现温缩裂缝,其表面比较脆弱;其次,在长期超荷载使用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结构、黏附性会有所改变,出现沥青路面滑动问题,引发剪切裂缝,后期路面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剪切裂缝越来越大,出现逐渐向上转移问题,使得路面整体开裂;最后,在路面铺设过程中,沥青层需要均匀、等厚,但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沥青物料搅拌不均匀问题,施工后路面抗压能力出现变化,引发路面结构不稳定问题。
2.2路面不平问题
路面平整度达不到标准也是市政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实际路面与设计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路面功能的有效发挥。如果路面的平整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仅会影响驾驶员的驾车体验,而且也会增强对轮胎的磨损,进一步扩大车辆悬挂问题。同时,不平整的路面也改变了原有道路的受力结构,路面在车辆反复冲击的背景下会加剧变形,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凹陷和开裂问题。
2.3沥青路面水损坏
其沥青路面的水损坏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路面出现麻面、脱皮、松散和坑
槽的现象出现,其出现的原因无非就是在路面的沥青层中掺入了大量的水分,而
后经过车辆的不断碾压出现相应的泵吸作用,从而出现路面水损坏的问题出现,
同时路面积水长期的对沥青路面进行冲刷,会使路面的使用效果遭到破坏,产生病害问题。
3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3.1施工原材料控制
在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施工原材料的控制工作,确保各项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满足施工要求。首先,在矿料进场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确保堆放场地的清洁、坚实,并对其进行覆盖,避免雨水浸入,影响矿料质量。其次,不同规格的石料需要分开堆放,避免因石料混杂影响沥青混合料颗粒组成和物理性能,堆放时避免因石料粒径的差异性出现离析问题,提高混合料的质量。最后,沥青是路面面层的重要原材料,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检测进场前的沥青材料,确保各项指标满足相关要求。同时,进场后的沥青材料需要罐装的储存,避免雨水和灰尘的掺入,并分开存放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
3.2有效修补路面缝隙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连续施工的方式进行铺设作业,尽可能避免冷接缝,如果出现冷接缝,需要使用高分子材料进行敷贴,使得接缝处能够受热软化,之后再进行接缝处理。在具体的摊铺过程中,需要结合目标区域的气候条件选择有效的沥青类型,从而可以降低沥青路面温度收缩缝出现的概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沥青路面裂缝的修补工作,采取改性乳化沥青进行灌缝,修补宽度在5mm以下的裂缝。使用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修补宽度在5mm以上的裂缝。在灌缝结束之后,需要使用粗纱覆盖在缝隙表面保证缝隙修补的有效性和质量。
3.3压实阶段的控制
铺设沥青混凝土后,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压实。这里的压实应分为几个阶段,主要包括初始压力,复压和重压。按照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实际要求,进行压实作业。与此同时,按照道路建设的时间的不同,不同条件,压实的相关温度和程度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在工地进行现场施工的时候,应按照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压力进行路面的压实。
4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实践
4.1下面层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中的下面层的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主要分为下面两个部分:(1)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表层能够和基础材料最大程度的结合,首先应对基础表面进行清扫和洗刷,并喷涂一层可渗透到基础表面的油,例如乳化的液体沥青等,并在此处铺一层砾石,以保证沥青混合料与基础的结合。(2)对沥青进行平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浮石碎片,应该第一时间清理。与此同时,在两侧设置相应的钢丝绳作为导向标高。钢丝绳的张力应大于800N,并应有效控制其稳定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温度一般应该保证在140℃以上,在进行摊铺的时候要确保摊铺的速度。
4.2后期养护管理
后期维护也很重要。后期的维护不仅能够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还能够使得日常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其中,最常见的维护技术是沥青再生剂,例如TL2000。在路面上使用再生剂可以封闭路面上的一些小裂缝,还能够使得汽油,水和其他杂质的没办法渗入到路面以下,以保证工程质量。目前,TL2000增强剂具有很强的弹性,能够减轻沥青的老化条件,可以直接在沥青表面及其组合上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的耐久性。
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社会各界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沥青路面施工是其中的关键,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具有系统性特点,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明确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探索更多新型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韩臻.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关键技术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3):34-35.
[2]周达江.探讨如何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J].科学之友,2018(10):45-46.
[3]闫紫竹.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9(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