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道路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体现着整座城市的精神外貌,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的人文情怀。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越来越关注出行便利的问题。无障碍设计正是为有着特殊需求的居民所提供的相关设施,因此更加凸显人性化的发展理念。无障碍设计是往后城市发展的重要防线。相关部门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突出绿色、舒适、便捷的理念,进而保障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工程设计;市政道路
引言:
传统的市政道路在设计上往往欠缺对有特殊出行需求的人群的关注点,主要依据正常人的行为能力所设计与规划市政道路。没有从残疾人的出行便利方面考虑,容易导致残疾人、行动能力不便之人出行受阻。随着时代发展,无障碍设计的理念逐渐被社会所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在市政道路工程规划设计中,融入无障碍的相关设施,以方便有需要的人们进行出行。
一、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相关理念
无障碍设计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得到大众的认可,并且实现广泛运用。其不仅仅只体现在方便人们的出行上,也体现出它对于行动不便利人群的人文关怀。无障碍设施服务的人群包括了有残疾人、孕妇、病患等,但障碍与残疾之间存在着区别,障碍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人的行为收到一定的限制,能够通过某种方法来加以解决。残疾人在平常的行进中可能没有障碍,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乘车、上下楼梯等情况时,就会面对尴尬的行动境地。无障碍设计正是在不断的调整中发挥作用,已解决行动不便利的人群的困扰,从而真正从实际生活中给予帮助。
从我国的城市发展道路看来,无障碍设计在我国开始得到广泛运用的时间较晚。这一点在大型的一线城市与普通二三线城市的对比中可以进行观察。一线城市的人群密集程度高,因此行动不便人群的基数也高[1]。大多数的商业街,公共场所都会设计有无障碍的相关设施。例如电梯上有专门的残疾人固定按钮、上下楼有残疾人的专用电梯、高度不高的阶梯旁往往配有无障碍的斜坡通道等。这些措施为行动不便和人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这样的设计往往也很有局限性,由于资金问题、管理问题、意识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无障碍设计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普及,很容易忽视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无法满足所有行动不便利人群的需求。
二、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要求与思路
无障碍设计是为了消除障碍而设计的一系列城市道路设施,因此其目的在于解决行动不便利的障碍人群出行难、不安全等问题。帮助他们更加快速、便捷、安全地到底目的地。无障碍设计的使用者不仅仅包括了残疾人群,也包括了其他所有需要使用对应功能的人群。因此在建设无障碍设计的相关工程时,需求考虑当地人群的实际需要。联合国发布的无障碍设计原则中,安全性、可用性、可接近性、可达到性、无障碍性是基本的要求,在设计中过程中应当准确从这五个方面出发,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2]。
思路上,需要以人为本。从地方选择、空间利用、交通设计、路权分配等方面进行思考。保证地方选择的功能性实现,保证空间范围内的道路特征,实现交通设计的融洽,多种交通模式融合的体现。
三、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分析
(一)解决肢体障碍的无障碍设计
肢体障碍的行为人大多是需要依靠轮椅进行行动,若缺少相应的轮椅、拐杖。肢体障碍人群往往在遇到复杂的路况时,即使依靠行动工具也难以跨越障碍达到目的地。实际生活中,楼梯是常见的但对于肢体障碍人的行动是不利的。因此,打造斜坡来减少阻碍是通用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设计坡道时,也要考虑各个方面带来的不同影响。结合宽度与高度,在利用绘制手稿等方法进行演算,从而选择出最佳的路径。特别是在人行道的交叉路口处,需要注意路口石阶的倾斜度,以满足轮椅车的通行。
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需要建设台阶的区域,必须严格重视台阶的高度问题。在无障碍的台阶设计中,高度应当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宽度不宜小于30cm,高度不得大于15cm,不得小于10cm。这样有利于行人的行走,对于扶手的要求中,扶手高度应当为。1.2m左右为合适的高度[3]。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楼梯与建筑物之间或者墙壁之间不能留有缝隙,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行人受伤。
(二)解决视觉障碍的无障碍设计
在市政人行道路的设计理念上,人行道应当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坡道与盲道的规划。在小路的路口、交汇处、公交车站等地方设计过街人行道,类型包括单面坡以及三面坡。为了解决视觉障碍者无法利用实例进行路况观察的问题,一般在人行道以及普通道路上设置触觉感受设计,从而引导视力障碍着利用自身的触觉来辨别方向,避免危险情况的出现。位置上,无障碍道路距离道路绿化带半米左右,道路上的盲道宽度为30cm。另外道路上不允许存在较大的落差,从而方便残障者在探路过程中及时分析路况。除此之外,到了么昂路牌也是在无障碍设计中常见的一种道路设施,其一般位于盲道外的一米范围内,高度大约为1.2m,导盲路牌上用盲文书写有提示语,为需要帮助的盲人提供关键的路况信息指示。在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还可以在十字路口设置智能的语音提示系统,更加方便视觉障碍着过马路横道[4]。例如当人行道绿灯亮起时,语音会提示此时绿灯已经亮起,发出视觉障碍者可安全地通过马路的信号。也可以提示当绿灯转为红灯时,发出行人应当在马路边等待的信号。这样的无障碍设施也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解决语言障碍的无障碍设计
语言障碍者通常是聋哑人,因此无障碍设计应当从视觉上加强路况信息的传递。针对语言障碍人群无法利用语言交流的问题,市政道路的交通标志要以显著的颜色、文字来传递信息。标识牌的面积要足够的大,位置要醒目,内容需要简洁明了。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将文字内容运用凹凸的形势突显,从而帮助视障碍者同样能够识别信息。除了形式上的合理选择之外,在内容的传递方面,要考虑到文字能力弱人群的辨别能力问题。例如老人与小孩,可能对于文字信息并不能有效地进行解读,也就无法获取路况信息。为此,最佳的方法是利用标识图案的方式来传递信息。适当地选择标识以及设计标识图案,使标识能够被社会大众所认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能够更好地方便障碍人群的各方面出行需求,保障他们的出行安全。进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为打造幸福指数高的城市生活贡献力量,大力促进我国整体幸福民生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海民.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初探[J].绿色科技,2019(10).
[2]阚恺.浅析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建筑与装饰,2018(16).
[3]马文华.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8(7).
[4]顾子竹,刘新有.以《周易》为例探索无障碍设计思想在中国的根源[J].艺术科技,2019,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