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生态文明新理念,它高瞻远瞩且具有实用性,体育课堂也同样适用。生态课堂是一个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素组成的生态功能系统。在课堂上,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信息流动的过程。生态课堂是一个启发生活的教室。这是一个以快乐学习和学生健康成长为起点和归宿的课堂。体育教学已成为一个具有生态化发展导向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学生的动态互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资源,体育课富有生机、生动活泼、充满阳光和活力。建设生态课堂是引入高质量教育和新课堂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初中体育;生态课堂;构建
新一轮教育改革为体育课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的生态体育的理念已经形成。体育和健康教育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笔者一直以来关注及思索着这个问题,现作以下论述。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
陶行知提出了“民主教育”。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民主教育”,体育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念。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心学生,互相尊重,与学生交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了平等的友谊般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与学生交流和分享,了解学生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能够鼓励学生,特别是对于胆子小的学生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学习、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不受拘束和压力,没有羞涩和嘲笑,使他们充满自信,能够在运动中表达自我,提升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感,升华学生的自我价值,促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积极学习。
二、结合现代技术,打造生态体育课堂
构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建立新型的体育课,凸显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探索其中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育课,是生态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1)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现代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进行实践,全面实施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大领域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从“三个基础”的概念转向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理念。从仅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到整合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适当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吸引到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弱竞技强健身、轻学分重素质、减难度增终身实用的指导方针,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社会。
(2)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丰富有序
体育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兴趣。
如果在初中学习期间教学方法与小学没有显着变化,即使教学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学生也不会有兴趣参加。如今,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学方法有待完善,亟待改革。利用现代技术的有利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这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完善体育教学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体育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要加强教育科学素养,必须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与此同时,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应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视频分析课程内容,达到丰富有序的课堂秩序。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鼓励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实践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元素,为学生创造绝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打造学生坚实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基础,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与社会相适应。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协调体育空间和体育项目,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氛围。
三、分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教师应该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理念,必须认识和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技术技能、知识水平、心理爱好和家庭遗传因素方面的差异导致身心发展的差异,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千差万别。为了每个学生都成从课堂教学中受益,有必要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的分层,然后是目标分层,教学分层,最后是评价分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案,并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情感、体育兴趣与态度、体能和运动素质、自我锻炼能力等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客观公正地评价不同的学生。基于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由此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体育课生态教学的效率,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改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对于体育“生态课堂”,快乐的学习情境是教学基础;生成性教学方式是关键;积极阳光的课后评价是保证,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体育课堂才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课堂,体育课堂教学才能永葆体育的生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和漫长的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协调各因素之间的最优关系,创造协同效应,共同构建生态健康的体育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梅先.浅谈体育生态课堂教学[J].天津教育,2017(12).
[2]陈爱金.课堂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建构[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7(3).
[3]杨冬梅.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
[4]陈惠芳.有效探究:初中体育生态课堂的应然选择[J].江苏教育研究,2010(34).
[5]金曾汉.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考试周刊,2014.(6).
[6]王紫.生态课堂的创新、问题与构建[J].山西: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