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5期   作者:薛海军
[导读] 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

         摘要: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推动城市景观风貌保育与建设,塑造城市独特的性格成为时代强烈的要求。在开展兖州区特色风貌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针对兖州区的特色文化,借助城市公共空间这个载体,来表达城市文化路径的框架。通过研究表明,城市文化塑造最高效的投入方式就是借助公共空间的平台,将公共空间规划转化为规划成果加以落实,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建立至上而下的不同规划层面,让城市文化真正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中。
         关键词:公共空间  城市文化   特色风貌
         1 、引言
         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主要存在两种定义思路,其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例如台湾学者张丽堂(1983)援用了泰勒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将城市文化定义为人类生活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又如郑卫民(2005)援用了广义文化的定义,认为城市文化简单地说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其二是从城市本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定义,例如《中外城市知识辞典》认为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又如秦启文(2004)认为,城市文化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或城市特色)的典章制度、观念形态、知。
         2、兖州区城市文化识别及公共空间表达
         兖州随着城市的发展,灿烂的历史遗存和城市格局正逐步被缺乏城市特色的建筑蚕食,现状面临城市特色不突出,城市文化表达不明显的困境。因此,兖州区开展城市特色风貌规划,意在重塑城市特色,强化城市文化氛围,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
         2.1 兖州区公共空间在城市文化表达上的主要问题
         2.1.1城市公共空间格局模糊
         兖州城市格局还能依稀找到一些古城模糊的影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公共空间并不清晰,生态廊道逐渐被林立的的高楼代替,城市风貌暗淡无光。
         2.1.2城市公园广场及街区文化表达不够,城市设计没有美感。
         公园广场文化氛围缺少,缺乏与文化相关的设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场所。街巷空间活力足,但是特色不够凸显。老城区保留的教堂建筑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作用,敞开空间有限,甚至有的街巷空间没有结合周围环境,整体呈现的文化特色并不突出。在城市设计上,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表达,显得单调和苍白,缺乏设计理念和艺术造诣。
         3、打造公共空间渠道,探讨城市文化表达策略
         3.1城市公共空间总体水平的评价---人均面积指标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城市公共空间的总体水平反映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分布状态上。我们借鉴一些相关数据指标,如绿地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广场面积甚至道路网密度等。但这些指标只能间接反映公共空间某个方面或局部的,简洁的特征,无法直接反应公共空间的真实水平。由此,借鉴了国外有关城市的两个评价方法:人均公共开发空间面积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
         3.2规划目标和重点-----公平与活力的有效体现。
         “公平”意味着充足合理,机会均等,为此,我们将规划设计的重点放在:(1)保障足够的公共空间面积和个体数量;(2)行成以低等级,小尺度空间为主题的合理构成;(3)平均地为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职业,处于不同地段的人提供公共活动的条件与机会。


         “活力”意味着活动方便,激发参与。就要完善交通体系,形成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步行通道,塑造城市品质,建立开放思维的空间,激发公共空间本身的吸引力,并且可以方便到达。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将实施计划分区编制,形成面向区政府的公共开放空间改善建议,使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政府社区建设行动的技术指引。
         4、公共空间表达城市文化的作用。
         规划部门参阅了大量力量和实际的基础上,基本确定了工作的基本技术路线:即从兖州本身的发展阶段,空间特征和市民需求出发,编制一套适合本地特征和当前实施需求的空间系统规划,进一步界定公共开放空间的内涵和实施有效性。
         4.1建立城市公共空间与现代文化的对应关系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地方人文特色来配合特殊的地域环境,提供高品质的开放空间,并预留未来城市的发展空间,配合地理条件转变绿化栽培方式,全面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通过对以前的调研发现,现状分析及设计规划,确定了“新,特,精”的创意构思。
         全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对西城区新广场采取下沉式设计,周边对策,玩转柔和景观与空间相结合,呈放射状布局。特突出景观作用,在植物规划上,分别从园林艺术,花卉,人文特色,地域特色等角度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植物造景,结合必要的园林建筑小品,塑造公园道人文气氛。强化景观效果,突出公园的吸引力.精心布局,合理配置,合理设计,全面考虑景观的亲和力。
         4.2编制完善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兖州区综合发展规划,落实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体现我区发展诉求,指导详细规划设计,进一步安排我区的战略空间、土地利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以及城乡统筹等方面(包含颜店工业新城和空港经济片区);规划编制城市风貌专项,研究重点片区、重点地段的风貌控制要求,对地块开发提出城市设计指引。
         4.3规划实施城市绿化工程
         一是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引水入城,贯通城市水系,增加公共绿地、增加公共空间、增加配套设施,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建设强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焕发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做好富阳路、中御桥北路、大安河绿化提升、北护城河路下穿京沪铁路桥周边绿化等工程的规划设计;三是启动编制杨家河道路及景观设计,打造济宁中心城区东部、北部景观门户,保护生态植被,对堤顶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沿河景观的可达性、亲水性,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4.4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整体改造府河以南、中御桥以东、东御桥以西、东城隍庙街以北棚户房屋相对集中区域;启动东城区府河以北久益医院南部片区改造。
         4.5加快市区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以济宁机场迁建、城际高铁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对接济宁主城区、曲阜、邹城等县市区的快速通道,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重拾兖州交通枢纽的优势地位。
         4.6配合做好城区道路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人车交通组织无缝衔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使道路畅通、交通有序。
         5、总结
         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
         我们对公共空间的关注的本质,是对存在的土壤和营生空间的关注。找回城市中失落空间,让兖州这座城市更有生机,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城市文化?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 2012-010-9
         [2]规划评论.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