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矿山地质灾害调查的思考 刘伟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5期   作者: 刘伟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山资源需要量不断增加,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山资源需要量不断增加,各种矿山开采工程越来越多。为了充分掌握当前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做好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和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为此,本文对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和矿山地质灾害调查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希望对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利作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调查;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1矿山开采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1.1地面坍塌和滑坡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无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都有可能导致地面的坍塌和滑坡,这也是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地下开采中出现地面崩塌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开采区内部在逐步的开采中呈现内空的现象,进而引起地面的崩塌和滑坡,如果是表面剥离会发生泥石流,如果是地下水位下降则易发生气降。露天开采出现崩塌滑坡的区域一般位于矿区的边缘部分。
         1.2矿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地质灾害就是由于矿区的地下水变化导致的灾害。这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工作人员在矿产开采的前期,往往会对矿井内的涌水量和突水量进行相关的测量,让其数据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再组织工作人员进入矿井对矿产进行开采。虽然前期也对涌水量和突水量做了相关的测量,但是由于在矿井内,其水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水、裂缝水等,从而导致涌水量或者突水量有突发性的改变,使矿井内的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涌水量的测量和判断出现误差。其次,矿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还可能导致溃沙涌泥灾害的发生。溃沙涌泥出现的原因是采矿过程中会有蓄水溶洞,当矿区的水位发生变化,水会流入蓄水溶洞,进而将溶洞内的泥沙石屑等一并带出,当石屑过大或泥沙过多会造成溶洞的堵塞,进而给矿坑内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矿山的崩坏,使矿山的地质结构被破坏,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1.3矿区内部原因引发的灾害
         矿区内部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矿产开采过程中会造成地层缺失而无法恢复到原有的地质环境,导致踩空区域没有有效的填充物进行支撑。随着地壳的运动和地层的风化,受到暴雨或其他危害严重的突发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踩空区域地面的塌陷和地表沉降。
窗体底端
2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在矿山地质调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由于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往往差别较大,其工作内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当前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是建立在矿床水文资料基础之上的,能够充分结合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对矿山演示稳定性和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矿山地下水的类型进行有效掌握,包括水空隙条件和埋藏条件;(2)对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类型进行调查,掌握水体的动力学特征,确定水体的基本类型,将其划分成层状水体、脉状含水体和管道古水体等;(3)对水体的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包括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等;(4)掌握含水层、隔水层、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
         在矿山开采的进行过程中,往往会对地表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很容易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流沙等地质灾害的出现。

滑坡是一种破坏力较大的地质灾害,其实由于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山体滑坡面出现整体下滑的现象,其体量往往比较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崩塌又被成为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或者振动的作用下,从母体上脱落、崩落、滚动到坡脚或者沟谷的一种现象。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对地下空间的大量开挖,很容易出现地面塌陷的现象,造成岩石的外力作用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结构应力过大,最终导致结构断裂现象的出现,断裂的结构部分会顺着山坡滑落下来,最终对地表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4]。由于地面塌陷经常突然发生,附近居民的准备往往不足,容易对周围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破坏。此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饱水的沙土,当其被工程揭露时,就会发生流动的现象,甚至造成流沙事故,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地面崩塌的调查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当地的地形和地貌进行调查,陡坡是造成崩塌的必要因素,要将所有的陡坡地带全部标注出来;(2)对岩石岩性的分布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风化严重且质地坚硬的岩石;(3)掌握当地的地质构造特征;(4)对当地地质崩塌的历史进行研究,及时发现当地出现地质崩塌现象的规律;(5)对当地的气候进行调查,掌握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6)对当地的地震情况进行研究。
         在滑坡地质调查过程中,应详细查明边坡、排土倾角、平台宽度等几个要素,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当地岩石岩性的分布进行调查;(2)对当地的地质构造特点进行研究,掌握地质变化规律;(3)对当地的地震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是否有地震引发滑坡现象的出现。
         在泥石流的调查过程中,应该对地区地貌、汇水面积、沟谷发育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岩石松散土和崩塌等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对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大小进行调查,掌握泥石流发生地斜坡情况、岩石稳定情况,对泥石流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对尾矿稳定性进行评价。
         要对采矿区地面塌陷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应认真标注采空区域的规模和形状,对采空区域的体积进行准确计算,此外,还应对采孔区域的充水情况进行研究。
         对于滑坡的治理,应采用综合性的措施,首先应该以地表排水为主,对不稳定的岩土结构进行加固,再进行填土反压。目前在外部的支撑维护中,经常以建筑抗滑挡墙为主,其布置十分灵活,施工也比较方便,非常适合对重点区域的防护工作。由于山体下部分的基础强度会对滑坡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其是滑坡治理的重要部位,对于一些重要地区的山体,可以采用混凝土加固法,通过在山体外围浇筑一层混凝土,从而有效加强山体基座部分的强度,以防止滑坡现象的出现。当前对滑坡的防治越来越强调综合性,可将地表水和消方减载等措施配合起来作为滑坡的防治措施。对于泥石流的防治一定要采取主动防治加灾后治理的方式,首先应该做好泥石流的警报工作,加強对重点区域的监控,及时疏散危险区域的居民,最大程度减少人员的伤亡。目前对于泥石流的防治越来越强调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尤其重视对生态保护措施的应用,并加强对堆积区和沟谷区域的整治。在泥石流严重的区域,主要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在上游处培植涵养林,对裸露的山坡地面进行生态修复,最终达到调节汇流、保护坡面、稳定山坡的防治效果。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环境的管理,尽量避免违规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尤其不能对各种矿山开采碎屑物进行随意堆砌,应该设置合理的堆放场所。
结语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在落实时,现实情况常常是多变的。最近一些年来,我国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环境友好型,这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想要取得防治成效,那么在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防治理念,也要落实好一些防治的措施,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做好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田海青.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建材与装饰,2018,(40):225-226.
  [2]王志贤.试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01):289-290.
  [3]甘桑颖.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质量探索,2016(01).
窗体底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