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亭乡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全乡总面积9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938.3公顷,其中绿化苗2795.9公顷,主要树种为香樟、桂花、银杏、朴树、三角枫、樱花、紫薇、红枫、悬铃木等乡土树种,全乡花卉苗木业年产值2亿多元,不仅扮靓了美丽乡村,更是富裕了林农。绿化苗木的移植技术十分成熟。本人在这任工程师5年,现就此技术论述如下。
关键词:林业绿化工程;移植栽培技术探析
1.苗木栽植原则概述
1.1植物的生境原则
植物在生存的过程中对外部环境较为依赖,无论是土壤的养分还是阳光的温度,空气的水分含量等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形态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环境的特点,所以在进行苗木迁移的时候要高度尊重植物的生存原则,在移植的过程中要尊重季节温度,如果移植的季节是与生长季节相反,那么成活率注定十分低下,所以要在移植前对植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全面的掌控,确保移植场所符合生长需求。
2.2 植物的适地适树原则
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所以在移植的时候还要了解所移植植物自身的喜好,例如植物的耐寒耐湿、耐高温、喜阴喜阳、对水肥的需求量等等,只有充分把握了这些植物的习性,才能够根据植物的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移植技术和手段,同时还要考虑移植植物的树种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东亭乡位于安徽省,气候独特,而且移植苗木不仅仅要考虑其存活率,还要考虑最终能够带来的经济价值,因为东亭乡本身的花卉苗木行业年产值就高达2亿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在进行苗木移植的时候还要尽可能的考虑苗木的经济价值,以此来达到富裕乡村的目的。
2、林业绿化苗木的移植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
2.1移植的时间控制
是否能够合理地选择移植栽培的时间,是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因素之一。在具体移植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尽量将移植栽培的时间控制在苗木的休眠期以及落叶期内,此期间段移植栽培对移栽苗根系造成影响的程度最低。具体的移植栽培时间,以移栽苗的实际生长状况以及生存特点为参考,合理地进行调整。但需要注意,虽然在休眠期以及落叶期,苗木的枝干气孔会处于关闭状态,其内部的养分以及水分流失会减少,但这并不代表苗木就此停止生命活动。所以在移植栽培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苗木进行有效的保护。反季节移植栽培工作,施工人员一定要事前对移植期间的空气湿度以及太阳光照射强度进行预测,尽量降低移植栽培对绿化苗木所造成的质量损坏。
2.2移栽苗的起掘技术
在对树木进行起掘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落实保护工作,防止起掘期间对树木造成损坏。在起掘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树木的土球直径进行预测,大部分绿化苗木的土球直径都会为树木本身胸径的6~7倍。对反季节性的起掘工作,可以根据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将土球直径扩大。必须确保苗木根系具有较强的完整性,避免在完成移植以后无法适应移植地的新环境,导致移植苗难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另外,施工人员需要事先对起掘苗木的数量进行确定,严格按照随起随栽的理念进行工作,若过多的进行树木起掘,无法将苗木及时的栽种到土壤中,导致其长时间地暴露于空气中而散发掉较多的水分以及养分,严重时会危及到苗木的生命。在起掘时,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形成苗木的断根问题,需要对断根处进行消毒以及无菌化处理,也可以应用透气薄膜或草绳对移栽苗的根系进行保护,使其能够在完成移植以后快速适应全新的生长环境,将移栽苗的成活率控制在最大的范围内。
2.3 移植次数和间隔期
在进行苗木移植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最终的经济收益,还应该考虑土壤的承受能力。培育苗木进行移植的次数,应该根据树种本身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合理的移植计划。
对于土地来说,如果过于频繁的移植苗木,很有可能导致土地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足,或是农药化肥使用过多导致土地的酸碱平衡失衡。应该根据移植时苗木的密度以及相关移植规范进行明确的要求,例如灌木花丛等等,一般移植1一2次,达到3一6年的苗龄才能够出圃。对要求立即产生绿化效果的重点工程所使用的苗木,需要经过 2 次以上移植,苗龄达 6— 10 年生时才出圃。
对于苗木本身来说,如果苗木移植的次数过多,会导致自身生长速度的缓慢,普遍的接受次数最多为2一3次。而且移植周期的间隔与自身生长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长速度过快的树苗应该每隔一年移1次,例如杨树,柳树等等,如果是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的落叶林或者常绿树苗,移植的间隔期就要相对长一些,而东亭乡这些乡土树种则普遍需要播种2一3年之后才能够进行移植,以后每隔3—5年移植一次,苗龄达8—10年时才能出圃。
2.4移栽苗的装卸运输技术
当起掘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就可以对绿化苗进行装卸运输。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施工人员应注意以下3点内容:在运输前,应规划好具体的运输路线,尽量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苗木运送到移植地点,防止树木由于长时间脱离土壤而形成脱水枯萎状态;在运输前,应对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以及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尽量不要在暴雨、高温以及暴晒等恶劣天气进行苗木运输,避免移栽苗体内因蒸腾作用而导致的水分快速流失,对于无法避免高温及暴晒的天气条件,施工人员可以在运输期间定期对苗木根系进行喷水处理;在运输期间,需要对苗木根部的土球进行保护,对产生破裂的土球,施工人员应及时做好补救措施。
2.5移栽苗的移植地准备
在绿化苗木移植栽培的整体工作中,准备移植地是施工人员需要开展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复杂性比较强的一项工作。在开展移植栽培工作之前,必须对移植地的土壤进行处理。施工人员需要对移植地的移植穴进行逐一检查,首先要对其内部所存在的杂物以及病虫害残体进行清理;其次要对移植地土壤内部的酸碱程度以及含水量进行检验,确保这些条件能够满足移栽苗的生长需求;最后要做好排水及给水设计,防止移植穴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形成积水或干旱,导致苗木产生腐烂或干枯的问题。当移栽地处理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及移栽苗的情况,构建完整的培养及施肥方案。保证移栽苗在移栽地的生长过程中能够接受到充足的养分及供给。
3、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后的管理要点
施工人员在移植栽培工作结束后,需要对存在破损问题以及伤害问题的苗木进行处理(如包扎、消毒及涂药等方式)。对于损坏程度较为严重的苗木以及病枝,可以进行集中销毁。最后对全部已经移植好的苗木周围的土壤进行压实、浇水处理。在移植工作完成后前期(1~2个月),以10天为期限进行浇水,初次浇水时,务必全面浇水,保证浇透。在移植工作完成2个月后,以30天为期限进行浇水,同时对苗木的枝叶部分进行喷水处理,但一定要严格控制喷水的时间以及喷水量,防止水分过多对苗木枝叶造成影响。保证移栽苗木能够具备较为舒适的生存条件,为其自身的发展形成保障。最后要设立完善的检查体系,一旦发现移植的苗木出现生长缓慢或是病虫害严重的原因要立刻建立检查小组,对整个移植环节进行分析,确定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并且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地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3、结论
在当前的社会中,林业绿化工程不仅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形成突出性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形成直接影响。在林业绿化工程中,移植栽培技术是林业绿化工作人员们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强化整体的工作效益。在具体工作中,林业绿化工作人员们就应该对移植的时间控制、移栽苗的起掘技术、移栽苗的装卸运输技术以及移栽苗的移植地准备等环节形成重点关注,并逐步进行任务落实,构建完整的培养及施肥方案,强化苗木的成活率,确保移栽苗木能够茁壮成长,彰显林业绿化工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