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思考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5期   作者:丁俊
[导读] 文章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劳务人员密集、安全意识淡漠

         摘要: 文章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劳务人员密集、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文化缺失,安全管理人才不足、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责任落实不力等管理问题,深度剖析安全管理中的隐患,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安全管理;施工现场
0. 引言
         施工生产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带动安全行为,好的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动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安全人才建设是安全意识和安全环境、文化的开拓者,只有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管理理念,才能因地制宜解决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安全状态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安全作为一种属性,必然要依附一定实体,当他依附于建筑时就是建筑安全。建筑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安全事故一直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虽然国家及各级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但安全生产风险依然很大。究其原因,作为建筑安全的主战场—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安全管理环节失控,安全投入、安全制度、责任、意识、资源、文化建设、环境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就必然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
         XX年X月XX日凌晨0时10分左右,某铁路枢纽改造项目,接触网专业队在拆除废旧支柱的施工时,被拆支柱倒至铁路货线,侵入限界。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人员立即通知驻站联络员,并安排现场作业人员清理,于0时36分开通线路,耽误列车26分钟,构成铁路交通一般D9类事故。
         事故分析,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现场施工人员过少,致使支柱在倒下的过程失控侵入限界。本起事故的间接原因: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不到位;项目部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作为一个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者,认为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和改进。
1安全意识淡薄是制约安全生产主要障碍。
         公司领导作为企业决策者、掌舵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对安全管理的态度直接影响各级管理人员对待安全管理问题的态度。所以,公司领导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以法治安”,大力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到安全文化建设,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障安全资源投入(人、机、料、法、环投入),积极倡导安全科技引进,鼓励安全科技创新。积极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施工技能,推动安全施工标准化、现代化。只有领导真正重视安全,把安全作为目标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才能放开手脚去落实安全责任制,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工作才能逐步走向正轨,企业安全才能真正见到曙光。现场施工安全才能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2 安全文化的缺失使安全管理成为无源之水。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活、安全生产的观念、行为、环境、条件的总和。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它以知识形态凝聚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智力成果,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体现。现代安全文化的特点是本质论和预防型文化。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健康价值和精神、情感意识等,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生产的空气与土壤,在没有安全文化的环境中去谈安全生产就好像到伊拉克、阿富汗要安全一样难。现在,施工现场普遍缺乏安全文化,就是有,也是原始的、零星的片段,没有形成深厚的、系统的文化体系。职工没有在心理上、思想上、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所以安全生产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教条的,安全宣传是空洞无力的,安全管理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故此,我们要大力开展施工现场安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利用三级安全教育、安全知识竞赛、事故警示教育、安全演讲、征文活动,举行事故应急演练。表扬和奖励安全工作先进工作者,对违章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全面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化氛围,进而形成牢固的现代安全文化。
         “智者是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是用事故总结经验”,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安全格言。事故经验总结、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规律的掌握,整改措施的落实、事故防范感情的付出、用心感悟安全都是安全文化的源泉。工作如诗,劳动最美,安全为天。施工现场事故频出的日子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将变成环境宜人,绿色文明的工作场所。
3 安全管理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安全管理如履薄冰,现在基本没有人愿意主动要求从事安全工作,即使从事安全工作,也要想方设法另谋高就。安全管理代表危机四伏,安全工作者往往代表前途暗淡。全国轰轰烈烈搞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在施工企业如投水石子激起一圈涟漪后便沉寂无用,安全管理者看不到希望。这就必然冷落了高端人才对安全工作的兴趣,伤害了从事安全工作人员的激情和意志。每到一个现场,安全员大都是挂名挂牌,有一个应付检查的名目而已。每一位安全管理工作者,深知安全管理的无奈和苍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胳膊拧不过大腿是大部分安全工作者的深深叹息。
         工程项目以包代管,出现对劳务队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分包企业及班组安全约束力失效,分包企业安全工作放任自流。一旦有事,事故责任自然由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承担。所以就造成安全管理达到了“谈安色变”的地步。安全工作确实要从根本抓起,规范分包、劳务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工作必须从招标开始,从合同抓起,在招标时就要明确安全资源的配置,签订合同时必须缴纳足够安全责任保证金,保证金由现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奖罚支取。特殊工种进场必须经过安全管理部门考核和相关证件的查询备案,安全员对劳务计价有签字权、对劳务单位有安全事故、事件否决权。只有切实落实了安全人员权利,保障安全工作者的利益。安全人才才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没有合适安全发展的土壤,就没有安全人才的蒸蒸日上。安全管理的对象是风险,如果安全管理人员自身风险都没有解决,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搞好岂不空话。
4 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人、机、料、法、环”都是投入的组成部分。


         “人”是人才的培养,也是高素质作业人员的选择。高素质就意味着高成本,许多领导选择“人”时只顾眼前利益,不清楚便宜的劳动力注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高成本。
         “机、料”投入就是满足安全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材料。它是安全投入的重头戏,没有“机、料”的投入要完成现代建筑施工完全是不可能的,不出事故也是不可能的。
         “法”就是规矩、方法和技能,在安全生产中是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应用,好的方法技能是保证安全的可靠措施,违章违规就是不“法”。
         “环”包括社会大环境、施工安全氛围、安全文化、安全宣传的作业环境。社会大环境对安全生产投入没有高度重视,建设单位招标时只考虑工程的进度和投资,不顾施工单位施工的固有规律,盲目压价、压缩工期、最低价中标。逼迫着施工单位不得不减少安全投入。规范社会安全环境是目前最大的难题。投入就是投资,只有投入才有回报。
         在当前的施工现场,安全投入普遍遭到克扣打折,道路硬化不到位,标牌缺少,劳保用品不足,脚手架采用单排脚手架,装修期间没有专业班组进行安全防护,安全员、塔吊指挥、司索配备大都不足,消防设施及其他设备也严重不足,一旦发生事故,责任追究应该直接指向有安全资源投入权的指挥者。但是,现在的责任追究往往只涉及到事故现场的表面情况,并没有更深入探究事故原因本质即安全投入者的责任,受到处理的常常是手无实权的“虾兵蟹将”。擒贼先擒王,才能击中要害,一招制胜。安全投入确实需要资金,投入的效益往往短期看不到,这就导致生产决策者不愿投入。其实,安全本身就是效益、就是无形资产、就是烫金的品牌。短视是安全投入,减少安全投入最终得不偿失,害人害己。
5 劳务企业管理混乱是安全生产最大敌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解放了的农村劳动力为中国城镇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民工管理一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与系统化管理严重滞后,“小老板”、 “游击队”应运而生,充斥市场。国家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往往成为不良农民工无理取闹、不服安全管理的借口。劳动力的缺乏,也影响了施工现场领导者对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不良”施工队伍一旦进场,安全管理风险是非常大的。农民工整建制注册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实名制管理有名无实。兵不在多而在精,老弱病残者坚决不得从事高危的建筑施工。需要进入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必须登记造册进行技能培训考核,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职业道德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现场施工作业。进场后接受三级安全教育,人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承诺书。劳务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履行自己的安全责任,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现在的劳务企业根本就没有一家设置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更别说每个现场设置安全员了。劳务企业的安全投入基本没有,安全培训、安全教育简直就是走走过场,劳动保护用品也基本不合格。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劳务企业基本不承担任何责任,所有责任多由施工单位承担。所以,劳务企业没有压力。全国用人的地方太多,“民工荒”造成他们不担心找不上活干。劳务企业老板为了压缩施工成本,出现事故赔些钱照样风光无限,潇潇洒洒。这就要求我们采取责任均衡,有责必究,利益与责任挂钩手段。宁肯少干一个工程也要规范劳务企业的安全行为,劳务企业必须承担起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负责起所属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6 安全责任落实不力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安全如舟,责任似海。没有责任的海洋,就没有破浪的方舟。责任是人们内心深处的牵挂,是遵章守纪的行为和行动,是法律道德的约束,安全主要靠的是责任心。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安全的隐患随时都像凶残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准备吞噬,只有恪尽职守、循规蹈矩、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生产的安全才不受威胁。只有增强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美丽绽放。从资料查看,在所有事故中,基本都是事故责任人心存侥幸、安全措施未做到位、责任心没有尽到而造成的。在施工现场一些人常常有“得过且过、冒险蛮干、不计后果”的思想,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轻则设备受损,重则人身伤亡,如果每个安全责任人牢固树立“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思想,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许许多多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说责任心是安全的屏障。必须要树立“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真正做到不违章违规。只有大家提高了责任心,才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切实做到“严、细、实”,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血的教训不要再去用血来验证,人的生命真的只有一次,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做实验。
         真诚的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能够有所感悟,能够有所行动,切实把施工现场变成家的安详与和谐,变成学习技能、陶冶情操、展示风采的舞台,不要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不再是“走着进来,抬着出去”的危险陷阱。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还有很多,但目前急需解决主要的问题是以上几点。
         问题不怕暴露,暴露问题才能更好的加以解决问题,才能做到治标又治本。我们有些同志喜欢粉饰太平,喜欢唱颂歌,把问题藏着掖着,最终害人害己。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事故发生的规律,清楚事故相关的各个环节,剪断“事故链条”,把初始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一系列因素孤立起来各个击破。把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事故伤害加以约束;完善某些环节在连续的时间内的缺陷,构建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安全生产环境。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工作思路,搞好管理模式的创新,真正形成“以人本管理”为中心,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至关乎每一个家庭幸福。把安全放在心上,把问题踩在脚下,把握住安全的方向盘,行驶在法制规范的大道上,安全的幸福的驿站就在前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