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配电设备可靠性问题初探 陈承林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2期   作者:陈承林
[导读] 【摘要】若想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需要全面了解发配电设备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并以发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为基础,深入分析发配电设备的稳定性,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百色百矿水电投资有限公司拉达水电站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若想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需要全面了解发配电设备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并以发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为基础,深入分析发配电设备的稳定性,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发配电设备;可靠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无论是发配电设备的运行效率、整体性能,还是设备智能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针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来讲,其复杂性较高,并且负荷大,再加上部分操作人员缺乏对配电设备的了解,从而导致发配电设备在运行方面存在问题,不利于发配电设备运行稳定性、以及运行效率的提升。如果没有及时妥善解决配电设备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会阻碍到电力系统发展的同时,也会为电力企业带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1发配电设备运行可靠性方面的分析
        1.1发配电设备运行可靠性
        现阶段,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内部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衡量手段也越来越具备科学性。在衡量过程中,需要确保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的评价计算方式具备客观性、全面性、以及精准性等。
        1.2发配电设备评价阶段可靠性指标的意义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中发配电设备越来越复杂,同时,有很多因素都会干扰到发配电设备的运行,从而降低了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若想对发配电设备可靠性进行有效的评测,还需要以发配电设备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际运行情况为基础,全面了解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结合不同情况和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方案,为电力系统的持续运行提供保障。另外,最终测评数据也是发配电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后期改造发配电设备,或者向有关部门反馈时能够作为参考依据,实现提升设计工作、以及改造工作质量。除此之外,针对发配电设备运行稳定性方面来讲,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测评,能够实现定期对发配电设备进行检查,全面提升发配电设备的运行安全。
        1.3对发配电设备可靠性测评的关键方式
        众所周知,发配电设备不仅自身设计结构较为特殊,而且运行环境极其复杂,因此,在对发配电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评阶段,要全面了解发配电设备的停运时间、平均故障次数、可用时间、以及累积修复时间等关键性指标,为发配电设备的测评提供协助。
        2发配电设备可靠性测评方面存在的不足
        2.1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支撑
        发配电设备在运行阶段,有很多因素都会对其稳定性造成影响,针对现有的可靠性评估机制来讲,主要是对发配电设备非计划内的停运时间进行考察,这种考察方式并不全面,同时不具备科学有效性,降低了可靠性分析数据的说服力。针对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结果的分析来讲,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以发配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无故障运行情况为基础,反馈出发配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情况。
        2.2评估操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地区在评估发配电设备运行稳定性时,普遍都是通过人工处理方式完成,但是由于发配电设备整体结构过于复杂,如果在对机械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稳定性评估时,这种人工处理方式会造成工作效率低、无法为评估准确性提供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会对评估质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现代发配电设备在评估操作机制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部分企业的评估部门和设备维护部门是独立的,不利于部门之间对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也会导致在评估完成之后,为发配电设备的安装带来问题,从而会直接影响到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



        3发配电设备运行阶段提升其可靠性的有效方案
        3.1分类整理设备的历史运行情况
        若想实现发配电设备历史运行情况的分类整理,还需要确保发配电设备有着完整的设备健康档案,这样才能为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奠定基础。首先,在构建设备历史可靠性分析模型阶段,要从收集历史数据入手,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然后在利用相关指标分析系统,或者数学分析技术等,对发配电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
        3.2故障分析的科学性
        在对故障进行分析阶段,要重视使用科学分析,从根源提升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设备历史可靠性作为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内容能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协助,再加上发配电设备历史可靠性与可靠性报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工作人员在分析故障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故障分析的科学性,同时也需要深入分析故障的影响范围、以及对设备的危害,为后续的维修提供相关信息,有利于维修工作的持续进行。此外,如果在故障分析阶段出现问题,还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充分利用科学的方式,妥善解决问题根源,以此来避免发配电设备在后期使用阶段出现相同的问题。
        3.3可靠性的预期评估
        在以往发配电设备管理阶段,普遍会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相关信息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工作团队并不够重视发配电设备后期使用效果的预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针对此现象,还需要高度重视管理阶段的指导和预期评估。若想确保预期评估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提升评估准确性,促进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的科学预期评估。除此之外,工作团队还需要高度重视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的评估、以及指标两个方面。当工作人员对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之后,要对比两者之间的信息,重点检查其中存在的差异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相关系统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与调整,加强提升发配电设备可靠性和预期评估。发配电设备数值质量和预期评估也息息相关,发配电设备数值质量越高,其预期评估效果也就愈加显著,最终所获取到的信息也就更具有价值。因此,在对发配电设备进行可靠性预期评估阶段,要确保工作人员充分掌握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深入分析历史故障的成因、以及具体维修措施。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发配电设备在后期使用阶段避免频繁发生故障。除此之外,如果因为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而导致发配电设备出现故障,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故障产生原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预期评估。
        3.4建立健全的发配电运行管理系统
        在对发配电设备可靠性进行管理的整个阶段,会涉及到如何提升设备可靠性,或者降级故障率等内容。而针对设备维护检修来讲,也主要是为了实现发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发配电运行管理系统。当然,建立管理系统要以设备可靠性管理为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和机组管理、检测内容、以及正常运行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若想为发配电设备可靠性提供保障,还需要工作人员充分掌握设备整体情况。在发配电设备投入使用之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现阶段,相关人员并不够重视该方面的相关内容,没有对发配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与管理,这种情况也会对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影响。针对此类问题,还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发配电设备的监管和维护,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为提升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提供协助。
        参考文献:
        [1]张磊. 发配电设备地电网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2017(15):213.
        [2]吴开宝. 发配电设备地电网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 科技视界,2014(24):282+348.
        [3]李剑铭. 发配电设备地网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18,25(06):144+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