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智能配网模式分析 董钊魁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2期   作者:董钊魁
[导读] 摘要:智能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关键性组成内容,其优化了自动化控制方式,促使其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1-3]。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邮编210061)
        摘要:智能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关键性组成内容,其优化了自动化控制方式,促使其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1-3]。智能技术一方面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可以获取到精准的数据信息,也能够科学有效地分析用户具体的用电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的智能配网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配网;模式分析
        引言
        电力系统培养的平稳运转是供电安全可靠的最基础前提条件。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也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必须有效提升自身的运行效率才可以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而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建设能够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1电力系统配电网智能化概述
        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简单而言指的是通过相应的配电线路于分段开关分割作用下,从而构成多个供电区域。立足于这一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其自动化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科学的策略。这一过程中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供电线路要以恰当合理的连接形式构成供电环网,并且需要保证具备双电源或更高的装置,若是密集供电区域,需要配备上更多电源的供电系统。(2)在整个搭建阶段各干线线路需要经由恰当的分段,以便于防止长距离线路在某一部位发生不必要的故障,从而出现持续失电情况。针对这一现象,需要通过加设分段开关来完成倒闸控制,有效地把非故障供电区域相应的负荷转移。此外,在相应的分段控制也应当着重注意中操作原则,按照实际的故障已经相应的原则等加以合理的分段。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为切实性的强化投资效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将总长度在1m以内的配电线路分为三段,如在3m以上也需要注重分段在五段以内;为切实性的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可使用负荷式分段开关,如此便不需要进行断路器的布设。若电网出现某种故障的情况下,分段开关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故障区域隔离,而不是直接切断电流切断。(3)若电网之中配备有断路器,故障区域划分的相应分段开关通过跳开操作来促使故障隔离,这一过程中,故障电流完成了切除操作。
        2智能模式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中的应用模式分析
        2.1集中智能模式分析
        在集中智能模式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对线路以及系统设备的故障进行检测,并通过断路器等设备的有效利用把详细的故障信息传递到主控制系统里面,然后在通过专业的算法完成故障信息的详细分析探讨,以此来完成发生故障位置的精确判断,展开更加科学合理的隔断处理。而且集中智能模式可以在有效完成故障诊断处理的同时,降低自动化配电智能受到故障因素影响的几率,使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的先进性得到有效展现,并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尤其是在环网结构以及架空环境里面,其还可以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有效避免停电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2.2分布智能模式分析
        现在电力维修人员在进行培养故障处理的时候,经常会通过分布智能模式的有效利用展开。为了避免故障不良影响的扩张,防止人员伤亡或者更大经济损失的发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故障出现的第一时间展开抢修工作。而完成这种智能模式建设,当配网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完全可以自动完成故障的定位、判别以及隔离工作,并对网络架构进行同步用户。所以,展开分布智能模式建设可以为故障抢修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在简化操作步骤的同时,将故障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的建设措施探究
        3.1无通信就地控制分布模式技术
        针对这一模式的功能,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出现相应的电网故障后,现场FTU自身具备就相应故障的自动判断与隔离,和重构网络等几项功能,因而,便不需要借助通信及主站系统来完成。按照分段器选择的实际特性,可以把分布模式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1)基于电压开关的分布模式,这一模式通过电压型设备分段器来完成操作,按照变电站来实现出线重合闸操作,通过分析再次发生故障的间隔时间来就相应的故障区域进行判定,通过控制器实现电压的检测,此外,借助于延时重合来实现就故障的隔离与故障的处理。这一开关设备要依靠若干次的分闸与合闸操作来完成就电网的冲击。(2)基于电流型开关,这一模式依赖于电流型设备分段器来实现相应的故障检测,然后通过分析出线重合闸就故障电流的开断操作次数来进行故障区域的科学化处理。对比于第一种类型,这一模式具备操作简便、设备动作少等多项优势,但其实也需要进行若干次的重合操作。除此之外,该模式不具备就电压加以检测的功能,所以在环网供电系统中极为少见。(3)基于电压、电流型开关的控制方式。综合了上述两种方式的优势,同时配置了电流及电压互感装置。此外,其中所应用到的控制器能够完成就故障电压还有电流的双重故障判断。此模式下,一般应用在单环接线方式的处理情况下,而且其的操作方案体现出来唯一性的特征。
        3.2对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
        在电力企业中,通过合理的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利用,保证配电网的信息可以做出有效的调度,并且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主站和自站,让配网的规划工作得到有序的进行。此外随着我国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快速前进,比如智能化的预警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对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及时的采集,对配网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警,这样能够对故障的处理及时性进行全面的提高,从而为电力的稳定性提供出相应的保障。在此之外,对这项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对配网的运行整体效率提高,对相关数据及时的记录下来,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出相应的保障。
        3.3对参数测量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中,需要对参数测量技术有效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应用这项技术,能够保证所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及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表达,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段之内对用电的变化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同时对当地的用户具体用电情况作出科学合理分析,假如存在着漏电或者是偷电等情况出现,也是可以对其存在的异常参数作出相关的表达,这样能够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以及有序。在此之外这项技术的应用也是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电量和电费数据,当今在一些个别的区域中,依然是采用电磁表的方式来对电费进行计量,对于这种方式而言,会导致在用电高峰期间电费计量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通过采取参数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的和用户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对其电费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所以为了能够对用户自身的用电需求给予充分的满足,必须要对参数测量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相应的自动化配网控制中,我们应当充分分析当下的环境条件,就系统设置的先进性以及实用性等进行综合化的分析,依据具体的故障情况进行故障处理方案的选择,有效的强化多电源配网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忠跃.智能配电网的规划与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12):88-89.
        [2]杨麒峰,周正炼,赵静,张学华.配网设备运维现场管控平台[J].中国新通信,2019,21(21):151-152.
        [3]陶娜,文莉雅,王松瑞,楚慧刚.智能配网中一体化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21):234.
        [4]向婉芹,陈乙源,杨瓅.智能配网运行与维护实训项目教学方案设计[J].南方农机,2019,50(20):78-79.
        [5]陈政.智能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271-272+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