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徐昌顺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开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开来,其中关于实际建设项目当中的质量管理和人员管理等,离不开必要的施工管理工作落实,以此有关管理工作的实际落实效果如何,会真正影响到施工质量与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性
         1.1 能够保障施工整体质量与后期经济效益的提升
         针对于实际施工建设过程而言,施工质量往往会由于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出现很多问题,诸如施工裂缝等严重的施工问题一旦出现,不仅会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较大的威胁,也更可能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等造成威胁和影响,所以需要进行重视,以此有效落实施工管理和重视施工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进而借助施工管理有关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切实保障施工整体趋于稳定和安全,以此能够保障施工整体的经济效益。
         1.2 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社会建筑工程项目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极大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相应建筑企业的进步,并且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也更是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资金损失,所以必要重视施工管理,使得施工整体能够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项目本身质量,进而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全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相对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缺失,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现阶段,我国出台了一些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出台了建筑工程管理规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管理方面的法律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善,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也没有实现真正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严重缺乏法律方面的规范,导致许多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没有贯彻落实到实处,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2.3现场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有关现场管理的问题有很多,如材料和施工进度协调,现场人员安全施工问题,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冬季施工问题等。有监理企业在工程质量监管时只做表面文章。如一些监理企业对施工项目部存在的问题都能发出监理通知书,施工单位也能及时回复,但两者均停留在文件的来往上,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真正落实整改。有些参建各方对工程项目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材料的采购、抽样送检和使用各环节管理脱节,导致部分不合格产品使用到建筑实体;个别工程项目部甚至未制定混凝土施工方案,导致施工无序,给建筑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2.4建筑工程管理混乱
         由于建筑企业长期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技术、轻管理”的工程管理思想,以往一般都是下达硬性指标进行管理,重视追求工程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工程管理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产生的影响。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专业人员的分配以及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受到严重的限制。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的建筑工程企业的相关部门主要是通过裁剪岗位和人员的方式来达到提高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导致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许多建筑企业出现一名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管理体制不健全。
         3 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规范化的主要策略
         3.1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是确保建筑工程依法管理的重要基础,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必须逐步完善。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第一步就是逐步调整优化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与相关机构,确保功能设置齐全,同时又要全面综合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的各种情况,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配置安排,保证工程项目的各项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全面推进施工管理得以有序进行。此外,还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理论与经验,不断完善自身施工管理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适合我国的施工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实施阶段的主要管理目标之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的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能够得以实现的保证,同时,它又是一项政策性以及技术性强、管理因素复杂多变、处理方法严密谨慎的工作。因此,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各项职能与质量管理充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还要大力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3.2落实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首先,监理单位应该选派具有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深入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并将这份工作贯穿到整个工作中。其次,材料是建筑工程建设必须的物资,材料的质量是否达标也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建设人员在企业采购材料时应该重视对材料质量的检测,严禁任何伪劣产品流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后,监理单位应该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对自身进行反省和完善,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为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如期顺利施工,尽可能消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隐患引起重大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建筑施工队伍应当严格遵守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让“安全第一、质量到位”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切实做到“防治得当”,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安全。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力度,落实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必须在施工全过程中实施全动员、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好施工过程中人为、物品的不安全状态。
         3.3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知识水平不高,素质修养也较低,不能很好的配合建筑管理部门人员的要求,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不畏工作中的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由于大多数的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高,这就需要企业首先要重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切实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大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是一件不可置否的事情。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建筑企业的支出,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的收益。如果由于管理上的原因,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故,那么企业将给事故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行赔偿,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不应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应防患于未然,作长远的打算。
         4 总结
         在所有建设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当中,重要的不仅在于进度的稳步推进、人员的有效安排,也更在于后期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因此关于进度的推进与人员的合理安排、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施工管理工作与之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施工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不仅施工前期需要做好施工管理,施工中期和后期也更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以此才能够有效保障施工工程的稳定与安全进行,提高建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195-196.
[2]袁萍.浅谈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20(10):172-173.
[3]苏继光.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0):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