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来,中国有效的发展了建筑项目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建筑物不单单要让人们所需要的外观美与实用性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建筑结构也要保证安全、稳定。如果建筑结构没有按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就会造成整个项目工程都会出现安全问题,也会严重的危害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所以,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上我们就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定与安全,防止出现这种不安全的情况。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全;如何提高
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通常是指建筑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有效确保建筑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保证住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所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评价建筑结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指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外观、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多个要素。而在建筑结构安全性上主要应从耐久性和稳定性以及经济性几个方面入手。
二、建筑结构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2.1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在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意识较弱是十分普遍的问题,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出了一些规定和制度。但是一些企业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满足甲方要求,无视国家的规范规定去执行和操作,严重影响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部分企业甚至私自设计建筑结构,采用劣质建筑材料,从而严重破坏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建筑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也是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现阶段,我国部门建筑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且对设计工作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缺乏沟通和配合,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建筑结构安全问题。
2.2建筑结构缺乏合理性
(1)抗震结构设计前期建筑方案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地震发生几率明显增大,这对建筑的稳定性也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对此应不断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加强结构概念性设计。但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并未下功夫仔细考虑建筑方案,盲目的拿来方案就开始建模计算,不去思考建筑方案的合理性,过分依赖于电脑计算结果,故而大大减弱了结构的抗震性能。(2)“三超”现象较为普遍。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的疏忽会影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日后的设计工作中,很多人员都在采取补充性的施工设计手段,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预算。同时,其还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出现返工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3)设计方案缺乏实用性。当前,建筑设计人员所制定的设计方案过于重视建筑的美观性,忽视了建筑本身的实用性,同时在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也没有重视设计的经济性。这种设计方式过于重视设计的形式,其不仅会严重影响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增加工程的成本投入,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可行性策略
3.1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提升抗震性能
现阶段,绝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采用的承重结构都是由横墙与纵横墙构成,其可最大限度的增强整体结构的承载负荷力。针对纵横墙设置来说,应确保承重体系的对称性与均匀性,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尽可能的保证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对称平衡,上下连续;且楼梯间不应当设置在建筑边域或转角位置,以防影响结构的稳固性。针对楼层高、钢筋混凝土配比系数大的建筑工程项目,应当双向布置抗侧力结构,增强整体结构的安全稳固性。
3.2准确计算结构刚度条件,优化建筑构造设计
针对刚度均匀的多层结构建筑,应当采用底部剪力法,优化内部结构构造。针对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建筑,需综合考量底层结构厚度可能造成的形变问题。由于底层框架结构只包含抗震墙,为此,不能单纯按照普通框架抗震墙的计算方式,而要采用“双保险”的模式,准确计算抗震墙的剪力强度,然后再根据刚度比例条件,优化结构设计。
在调整建筑结构刚度的过程中,框架刚度是不产生折损的,而抗震墙的折损率会达到刚度指标的20%~30%,考虑到地震波的冲击效应,应当采用双向板查表计算方式,客观评定材料泊松比的影响,确保计算的精确性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3.3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数量的增加,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另外,我国对建筑结构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师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做到设计工作的不断创新。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必须要明白自己在建筑设计中的责任,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要及时报告给相关政府部门,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师有义务提出安全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办法。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大众的安全所考虑。设计师应该时刻关注工程的进展,对于在施工中有威胁建筑结构安全的行为,要及时举报。还要掌握最新的行业标准,在规范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努力为建筑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建筑结构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3.4创新建筑结构设计模式
要想切实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应当从本质出发,加大专项科研投入力度,积极开发个性化软件,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相关人员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各类专业软件的核心技术,进而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增大质量安全系数。而完善建筑结构设计综合水平,从某种角度来说,意味着设计样品的设计形式与质量标准要明显优于现有成品,以此达到促进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3.5综合考量多方面制约因素,确保建筑基础结构选型的合理性
针对建筑基础结构选型来说,要综合考量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条件、地下水文环境与建筑外形设计标准等关键要素。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在绘制设计图之前,深入现场进行地质环境勘察,通过建模计算,与施工技术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协商建筑基础结构选型,优化设计图纸,最终为实践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确保整体工程建设质量。
3.6加大建筑机构设计安全监督力度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监督无效。因此,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有关部门必须完善建设部门的相互配合和验证方法,确定工作量,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确定进料的价格时,必须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如果合同是包价,则主要决定材料选择是否与合同承诺一致;如果合同是基于最终的最终审核,则应审核来料的来源和规格。同时,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查,以避免因市场条件的变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材料是由建筑商自己购买的,他们必须监督材料采购的每个部分的内部控制的严格性。现场签证在控制签证变更的项目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场签证的内容涉及工程设计的变更,施工人员向施工人员提交的工程要求,以及隐藏的项目验收。同时,现场签证涉及施工方、施工方、监督和审核等各方签字。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签证内容澄清现场签证过程。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当下,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予以高度关注。然而,在建筑行业发展进程中,不少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建设速度上,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所忽视,由建筑结构设计不适宜酿成的安全事故并不罕见,给居民人身安全造成隐患,并导致巨大经济损失。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杨马根.在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研究[J].时代农机,2017(12)100.
[2]饒小灵.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材与装饰,2017(5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