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胡子龙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胡子龙
[导读] 现如今,建筑工程的进步越来越显现出超高层、造型多样化等特征
         摘要:现如今,建筑工程的进步越来越显现出超高层、造型多样化等特征,致使建筑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通过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对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承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高支模施工技术就是在大型建筑结构中选择使用模板搭设施工的方式来进行。该技术一般高度会大于5m,难度较高且具备高危险性。这就需要在施工前设计出更加完善的设计施工方案,并且还在施工阶段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高支模工程的质量满足要求,进而可以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2建筑工程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高支模检查
         为了保证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高效运用,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模板进行全面严格地检查,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衔接更加合理。在检查高支模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结合高支模设计标准,认真按照有关规范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从根源上减少施工误差的出现。(2)施工企业要结合原有施工监管制度的实施情况,做好相应地完善工作,保证建筑工程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行为更加规范,真正达到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目的。另外,在检查高支模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要重点检查高支模的平整度,如果高支模平整度比较差,会延长工程项目总体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效率。由于房建工程建设施工规模的不断加大,施工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做好高支模检查工作,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高质量、充足的施工材料,减少因施工材料准备不当而引发的停工现象的出现。在计算模板支撑体系时,设计人员要结合高支模体系特点,选取相应的设计参数。
         2.2高支模的安装
         技术负责人应在架体安装施工前与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沟通,在架体安装过程中要求相关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需引起重视的问题:高支模支架基础需进行硬化处理,基层为回填土密实度须满足国家施工的规范要求,否则架体安装完成后可能会存在沉降的状况,这样不利于架体的整体稳定性,从而给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用于高支模架体的钢管原材料的厚度必须满足方案所需要的厚度要求,要避免出现锈蚀现象;要求派专人逐一检查支撑体系的扣件,碰到任何松动的扣件要及时处理;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严格检查组织架,并在浇筑过程中派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或者要求停止施工;支架钢管的厚度和扣件的相关规定指标必须要现场抽检,如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扣件,必须第一时间更换。
         2.3高支模拆除
         模板拆除前应该进行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检测,保证其结构强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之后,通过负责人的批准之后才能实施拆除施工。在该施工阶段,要自上而下来进行施工,避免因为重物的撞击而导致结构的损坏;再有就是在拆除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保证自由悬臂高度不能超过2步,如果超出规定的要求就需要进行临时拉结施工。
         2.4完成对工程施工的验收工作
         (1)做好检查工作。要求检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书和专业能力,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等内容进行充分胶结,能够针对现场施工结果、建筑质量进行检查、核验,综合施工管理状况、现场安全文明管理水平以及技术内容等进行综合评估,如检查结果符合检查标准则可将结果交由上级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复查,如在检查时出现问题则需要与相关技术人员、工程负责人员等做好交接工作,对建筑进行整改并再次检查,直至检查结果合格为止。(2)做好验收工作。

在检查结果合格后由相应验收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复查,在复查过程中必须有验收人员到达现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具体建筑主体结构以及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审核,对建筑质量进行检测,如发现细节内容中存在于检查结果不符的地方应当立即与检查人员和施工方进行讨论,并对细节重点问题进行指出,并使用相应技术对该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工程质量和整体施工水平,确保建筑整体稳定性和使用效益。
         3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3.1加强高大模板专家论证工作
         (1)严格执行高大模板方案专家论证程序高大模板方案专家论证应先确定专家组组长,由项目部负责人介绍工程概况和施工基本情况,专项方案编制人介绍方案编制要点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核人介绍方案的审核情况,专家勘察现场、查阅相关资料,专家进行评议,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提问,专家组针对相关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最后通报方案的评审意见和结论并签字确认。(2)强化高大模板专项方案修改后的确认环节施工单位应在高大模板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后,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报告,对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签字盖章、经专家组组长最后确认,方可具体组织实施。
         3.2监测策略
         该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前、施工过程中及砼终凝前后,必须随时监测:(1)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连接扣件是否松动。(2)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3)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4)支撑体系和各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5)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6)在浇砼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7)立杆顶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立杆的基础沉降。(8)监测点布设支架监测点布设按监测项目分别选取在受力最大的立杆、支架周边稳定性薄弱的立杆及受力最大或地基承载力低的立杆设监测点。监测点布置根据支架平面大小设置各不少于2个立杆顶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立杆基础沉降监测点。监测仪器精度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3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严抓施工之前的交底,二是严抓过程当中的要素控制。在施工之前,对于不同的工程部位,应该结合设计图纸以及施工验收规范来明确正确的钢筋保护层。如果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太薄,会对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过厚则会加大开裂宽度与开裂率,因此应该结合耐久性要求的最小允许厚度来确定。如果强度等级为C25~C45的钢筋混凝土梁,在一类的环境当中,它受力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25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0时为3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50时,应该取25mm;通常情况下基础当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该大于等于40mm;在的高湿的环境中,应该适当加厚保护层厚度,如果保护层厚度不匀称很容易引起裂缝。对于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来说,它的混凝土保护层应该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可以全面的改善建筑结构性能,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以更好的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要。在施工中,要熟悉施工的每一程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选取合理的施工方式,依照合理的施工程序实施架设,综合考虑各种施工原因,有效克服不利原因的影响,最后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廖第峰.建筑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49-50.
         [2]乔兴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1):58-59.
         [3]郭超.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