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文章结合某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够通过有效阅读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农村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即在满足学生个人学习、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教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来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为了能够深化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文章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一、创设趣味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关键,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更好的帮助学生开展阅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模拟性的阅读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应用电化手段为学生打造直观化的学习情境,但是一些农村地区不具备完善的多媒体课件,由此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相片等刀具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为学生的阅读学习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学习寓言“鹬蚌相争”和“揠苗助长”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内容讲解之后让学生在仔细听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角色扮演,分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农夫、禾苗、鹬、蚌等,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故事角色的认识来开展表演,并在表演中深刻把握人物的关系,了解寓言故事背后折射的人生大道理。
(二)创设和阅读相关的真实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和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好的指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比如在进行常识类文本阅读教学,如《要下雨了》课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时机去观察生活中下雨前期的自然现象,了解到在燕子低飞、鱼群跳跃出水面的时候就是要下雨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玩出了名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在看到黑板上的题目之后会对“名堂”这个词语产生疑问,借助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没有将文本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来通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彼此交流故事内容,在交流中并让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思考作者为什么起了这样的题目,这篇文章究竟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小组的积极思考下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主题是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的过程,之后教师让学生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划分,最终使得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文章的分层脉络,深化了学习。
三、巧妙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按照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科学的提问是强化师生关系和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情况有针对的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精神。比如在学习《两小儿辨日》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一,请同学们在阅读之后总结出文本的内容。第二, 为什么两个小儿会得到相反的结论呢?第三,如果你是孔子,在掌握现代知识的你,会对两个小孩子说什么呢?通过问题的层层提问激发学生的层层思考,延伸了阅读教学的深度。
四、强化对文本作品的演绎,延伸阅读
阅读教学不是单一的文字阅读,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涵,为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境表演,以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帮助学生社科理解文本内涵。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桂林山水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类似的语言来描写自己喜欢的景色,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采取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强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从而更好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向艳. 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思考[J]. 中华少年, 2018(6).
[2]毛益松.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 中华少年, 2017.
[3]肖雪霞.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学周刊, 2012(07):168.